10 月起境内航线告别纸质行程单 电子行程单时代全面开启

自 10 月 1 日起,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发生一项重大变革 —— 全面启用电子行程单,纸质行程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举措是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推动的结果,旨在进一步便利旅客无纸化出行,提升民航服务的数字化与便捷化水平。

早在 2024 年 12 月 1 日,民航境内旅客运输服务就已开始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行程单,并特意设置了近 10 个月的过渡期,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结束。在此期间,电子行程单与纸质行程单并行,旅客和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随着过渡期的即将结束,电子行程单将成为民航境内航线唯一的行程单形式。

旅客获取电子行程单的方式十分便捷。在所购机票所有行程结束后 180 天内,旅客可通过航空运输企业或代理企业的官网、移动客户端、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轻松取得电子行程单。若超过 180 天,可按照与航空运输企业的约定执行。单位在查询查验电子行程单时,既可以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税务数字账户进行查询、查验、下载、打印和用途确认等操作,也能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进行查验,同时可依据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进行验签,这为单位的财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确保电子行程单的顺利切换,民航局已对各相关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工作协调机制方面,各单位需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全力保障电子行程单推广使用工作取得切实成效。在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上,要持续做好系统的运行维护,不断优化开具流程,针对复杂场景进一步完善开具功能,确保系统稳定、顺畅运行。航空公司及销售代理企业也肩负着重要责任,需在值机柜台、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显著位置,详细且清晰地介绍电子行程单的开具流程、获取方式和查询渠道等关键信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旅客交付电子行程单,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引导工作,帮助旅客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这一变革。

电子行程单的全面推行将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对于旅客而言,最大的感受将是出行和报销流程的简化。以往,旅客获取纸质行程单往往需要前往机场柜台打印,或者等待邮寄,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存在行程单遗失的风险。而现在,通过电子行程单自动化、常态化开具及交付服务,旅客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发票,无需再经历繁琐的柜台打印和邮寄环节,报销时也无需提供纸质凭证,有效避免了发票遗失带来的困扰,极大地提升了出行体验。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子行程单的广泛应用是民航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能够降低纸质行程单的印制、发放、存储、回收等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还有助于推动民航业服务升级。同时,这一举措也符合国家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民航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的积极担当。

展望未来,民航局将协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旅客运输服务的电子行程单应用工作。通过细化实施方案,规范业务流程,持续深化行程单电子化改革进程,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助力民航业向更高质量、更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随着 10 月 1 日的临近,民航境内航线即将全面步入电子行程单时代,这一变革无疑将为旅客出行和民航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活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