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一对夫妻在合租房生育后,因婴儿哭闹、老人同住引发其他租客投诉,被房东依据合同要求限期搬离。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平台应该更人性化,有人则指责夫妻不遵守合租约定。
在鼓励生育的当下,“租房生娃” 为何如此艰难?怎样才能让年轻人 “敢生、能生、愿生”?

“租房生娃” 陷两难
“在广州白云,我们夫妻在自如平台上合租了一个房间,却因生了小孩被房东说违约,要求 3 个工作日内搬离。” 近日,王女士向媒体反映,自己和丈夫都是普通上班族,此前两人租住在广州市白云区一小区的一个单间内,每月租金 1500 元。后来,王女士怀孕生子,为了照顾小孩,孩子的爷爷奶奶经常上门帮忙。
但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8 月 31 日,她突然收到自如管家的通知,被告知因生小孩违反了合同规定,需在 3 个工作日内搬离。王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收入有限,目前无力承担整租费用。如果强行搬离,自己不仅要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房子,还面临着较高的经济压力。
对此,自如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房屋属于合租房,签订合同时已提醒过最多入住人数不超过 2 人,并且不可以占用公共区域。现在王女士不仅生小孩,每天还有老人家过来带孩子,遭到其他租客投诉。
这一事件经报道后引发讨论。有网友表示,王女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在大城市生活本就不易,生育后经济压力更大,此时要求他们短时间内搬离,有些不近人情。也有网友认为,既然签订了合同,就应该遵守约定,王女士一家的行为确实影响了其他租客的生活。
“平台方和租客双方的诉求都有一定合理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从平台方角度看,其有维护合同约定和其他租客权益的责任。合租房的居住规则是基于对所有租客居住体验的考量而制定的,新生命的到来以及家人的频繁往来,确实可能对其他租客的生活产生影响。从租客角度讲,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租房生育可能是无奈之举。生育是人生大事,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希望能在现有的居住环境中迎接新生命,也是人之常情。
年轻人租房难,带娃租房更难
事实上,“租房生娃” 的困境并非个例。在大城市中,很多年轻人面临着租房难、生育成本高等问题,使得 “租房生娃” 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此前,杭州一位孕妇发帖称,自己怀孕后找房四处碰壁,多个房东得知她怀孕后拒绝出租。即便有房东愿意出租,也提出诸多限制条件,如不能在房间里坐月子等。
“城市租房市场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三不租’,即养宠不租、带小孩不租、老人不租。这使得特殊群体租房时面临更多困难。” 宋健表示,对房东来说,带小孩的租客可能会带来更多麻烦,如小孩哭闹影响其他租客、对房屋设施造成损坏等。此外,一些房东担心租客生育后可能会提出更多要求,增加管理成本。
不仅如此,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家庭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全面二孩”“三孩生育政策” 实施后,不少家庭需要更大的居住空间来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然而,对于租房家庭来说,换租更大的房子意味着更高的租金支出,这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租房市场的房源结构与家庭生育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目前,市场上小户型房源居多,适合多孩家庭的大户型房源相对较少。而且,租金水平也在不断上涨,给租房生育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宋健说。
让年轻人 “愿生敢生能养”
我国近年生育率持续走低,究其原因,虽有观念变化等因素,但物质条件的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社会将经济基础视为生育前提,住房似乎已经成为生育资格的门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合租房生孩子的夫妻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如何才能让年轻人 “愿生敢生能养”?一些面临高房价与低生育率挑战的国家不乏可借鉴的经验。日本为多子女或拿补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更高几率的抽中租赁 “廉价出租房” 的机会,为年轻夫妇和有学龄前孩子的家庭提供迁居补贴;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会缩短 “刚需” 群体等候预购组屋的时间,其中就包括育有子女的家庭。类似的这些政策,都试图通过住房保障为生育提供支持。
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年轻人很容易陷入 “买房 – 结婚 – 生育” 线性困境 —— 购房晚导致 “晚婚晚育”,甚至考虑到居住空间不足的窘境,选择 “不婚不育”。广州的这对夫妻,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个案。他们是不愿独居吗?很可能是目前没有能力负担独居成本。但当他们的居住状况影响到其他租客,租客投诉也情有可原,不能简单用冷漠来概括。
要破解这一困局,首先,是不是可以建立住房保障与生育政策的联动机制,对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或发放租房补贴。其次,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匹配,鼓励平台开发家庭友好型租赁产品,向类似广州这对夫妻这样的家庭开放。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或运营补贴,引导企业将部分长租公寓改造为 “育儿单元”,让同类家庭能够租到房,又避免因打扰到其他人而产生不必要的 “育儿合租羞耻”。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力度,特别是针对有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更多适宜的房源。” 宋健建议,可以在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建设中,规划一定比例的大户型房源,以满足多孩家庭的居住需求。同时,对租房生育家庭给予租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其租房成本。此外,还应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规范房东和中介行为,保障租房家庭的合法权益。
鼓励生育,政策层面要传递更明确的信号:生育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共同投资。实现住房保障与生育支持的制度性衔接,让年轻人 “愿生敢生能养”,才能避免年轻人在合租房里面临生育与住房的二选一难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