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即时零售巨头激烈鏖战 “速度” 的时代浪潮中,实体经济企业也在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阵地。三元食品,作为一家老牌乳企,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消费者的承诺,在这场关于 “速度” 与 “品质” 的较量中,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 “保鲜战” 之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一瓶瓶鲜牛奶被悄然放入奶箱。这份 “被记得” 的心安,绝非线上随叫随到的简单服务可比,而是三元食品对消费者的深情厚意,是其对鲜味生活的庄重承诺。在即时零售备受瞩目的当下,三元食品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用 “笨拙” 的送奶到户方式拥抱消费者,这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品牌抉择:凭借卓越的奶源质量、强大的冷链保障以及高效的供应链,与算法、流量和速度相抗衡。
一杯鲜牛奶的 “极速送达”
面对即时零售的冲击,三元食品以 “重资产” 与 “深度关系”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秉持的 “即时” 理念,并非单纯追求速度,更强调 “高质量送达”,确保产品新鲜、安全、可靠,让产品本身就成为优质服务的代名词。
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元食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北京市民而言,它可能是能喝到的最新鲜的牛奶。首农食品集团旗下的首农畜牧为三元食品提供奶源支持,一瓶三元北京鲜牛奶,从北京周边或近郊地区的牧场出发,最快仅需 12 个小时,就能出现在部分北京市民早晨的餐桌上。
当主流即时零售依赖平台聚合和骑手众包来实现 “信息与运力的匹配” 时,三元食品却毅然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可靠的道路。从郊区工厂到市民餐桌,百来公里的低温冷链路宛如一条 “保鲜通道”。生牛乳历经杀菌、消毒、加工、灌装、检测等诸多工序后,在恒定温度下一路送达城市的各个直销点、奶站,最终稳稳地交到消费者手中。在即时零售抢占 “最后一公里” 的当下,三元食品拼的并非几分钟的送达急迫,而是从 “第一小时” 就开始精心守护的新鲜。也正因如此,在行业内部,“到户” 业务被视为三元食品最强的护城河之一。
事实上,到户业务仅仅是三元食品对产品新鲜度执着追求的一个缩影。那么,究竟如何定义一瓶牛奶的 “新鲜” 呢?三元食品给出的答案是:整合一座城市的资源,用心打造一杯本地化的牛奶。依托首农畜牧的强大布局,三元食品背后拥有 29 座现代化奶牛场,超 10.5 万头荷斯坦奶牛,每日供应鲜奶 1700 吨以上,并且配备领先的育种技术,从基因源头确保奶源品质。在品控方面,三元食品建立起远超欧盟标准的全程可追溯养殖体系,实现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链路闭环管理,坚决保证 100% 北京本地奶源,最大限度缩短产消距离。位于瀛海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则将 “新鲜” 进一步标准化,中央控制系统全面接管从原奶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极大降低人为干预风险,保障奶品始终稳定鲜纯。
随着三元 “920 焕新升级”,“三元北京鲜牛奶” 全新上市,一个 “鲜” 字格外醒目。这些巨大的投入最终都转化为消费者能够切实感知的产品价值。最新升级的三元北京鲜牛奶,不仅将蛋白质含量从 3.0g/450ml 提升至 3.5g,保质期也严格控制在 7 – 9 天,凭借更浓郁醇厚的口感和更短的货架周期,在高端鲜奶市场中树立起鲜明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三元食品通过高频、稳定且有温度的触达,与消费者建立起超越单次购买的长久陪伴,成为新老北京人餐桌上的 “亲密伙伴”。
从记忆中的 “北京味道” 到热门 “北京礼物”
在这个互联网平台试图以 “即时” 重新定义消费的时代,三元食品给出了另一种解法:“新鲜” 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指标,更是一种独特的关系属性。提到三元食品,其深深烙印的 “北京基因” 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始建于 1956 年,前身为北京市牛奶总站的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历经 60 余年的风雨发展,其产品早已成为很多人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 “北京味道”。
今年 4 月份,三元食品在鼓楼东大街开设了 “北京市牛奶公司”,店内销售现打鲜奶、奶茶、冰淇淋、奶昔、咖啡等丰富多样的产品。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探店,附近的老年人也对其青睐有加,甚至有老人询问店员能否早上四点开门,只为能像小时候那样前来 “打牛奶”。在很多北京人的心中,三元食品始终占据着 “独一份” 的特殊位置。然而,多年来北京这座城市在不断变化,消费者的喜好也在持续更迭。
“喝了几十年,还得认三元。”2006 年,葛优的这句广告语让不少北京市民铭记于心。在三元这次 “920 焕新” 中,重新启用葛优作为代言人,正是对消费者情感记忆的一次精准唤醒。如今,消费者的需求愈发细碎,牛奶的消费场景变得高频、小瓶,产品选择也更加多元。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三元食品的主要渠道集中在大卖场、零售店,随着消费场域的深刻变化,其业务需要及时跟上时代步伐。”
三元食品内部达成共识,北京市场对于品牌而言具有特殊性,渗透率极高,作为 “大本营”,必须深耕细作,但又不能被 “北京标签” 所束缚,而是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信任优势,让更多外区市场接纳并喜爱这个来自首都的牛奶品牌。从年初开始,三元食品聚焦京津冀地区,据内部人士透露:“三元食品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知名度较高,运作效率也高,从渠道投入产出比来看,这里是最优选择。”
从品牌力建设方面来看,三元食品在今年 8 月份新开了西客站店,借助开往全国各地的 “中国速度”,将新鲜的三元牛奶打造成热门的 “北京礼物”,这一举措清晰地传递出三元食品的心声:来自首都的 “礼物”,值得消费者信赖。葛优的再次代言、在文旅地标开设奶站、西客站 “北京礼物” 专卖等一系列动作,将喝牛奶从单纯的功能需求,巧妙地升华到一种文化认同与情感记忆层面,成功把流量转化为 “留量”,这是一种平台无法给予、算法无法计算的宝贵 “软资产”。
乳业激战正酣,三元如何坚守擂台
中国乳制品行业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目前正步入结构性调整阶段。由于需求不振与竞争加剧,乳业逐渐从过去 “量价齐升” 的增长模式转变为 “量稳价弱” 的发展格局。尽管当前奶源过剩、同质化竞争等挑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但这也进一步促使乳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构建新的增长动力。
在此背景下,低温鲜奶成为少数保持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数据显示,2025 年低温鲜奶渗透率增速达 4.1%,超过其他品类,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低温鲜奶的社交媒体主动搜索增速更是超过 108%。然而,近年来低温鲜奶赛道陷入 “价格战”,头部企业和区域型乳企的竞争愈发激烈。
三元食品选择在此时推动产品焕新,正是对市场变化的直接回应。从上半年的信息披露中不难看出,三元食品内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深耕北京市场的区域乳企,此前并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了迎头赶上,三元食品开启战略转型,不断深化战略改革,着力优化销售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并进行机制创新。
据了解,三元食品过往的 SKU 繁多,整体营销资源、销售资源分配分散且杂乱,但现在已回归到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创新进行布局及调整。在传统的乳企改革中,创新通常在事业部完成,但三元食品此次改革选择通过总部的职能调整,实现总部和事业部的协同,以改善营销及销售资源分配分散、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更加集中的组织布局与更高效的响应机制,三元食品进一步强化了在细分市场的服务能力与竞争优势,但这对于志存高远的三元食品来说还远远不够。
目前有观点认为,明年将是 “三元元年”,当前的战略取舍与架构调整,正是为中长期的持续胜利筑牢根基。在当前不断变化的零售市场中,三元食品并未盲目卷入 “更快” 的竞赛,而是选择向上游溯源,注重深度运营。它为所有处于转型中的重资产企业指明了另一种可能:真正的 “即时”,或许并非在于将最后一公里压缩到极致,而在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以及勇于自我变革的非凡勇气。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