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冲港股终叩门:北大博士的跨界突围,从金融 “撮合者” 到 10 亿电商新势力

2025 年 9 月,量化派第 5 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消息,打破了消费电商领域的平静。这家历经互联网金融监管风暴、完成惊险转型的企业,如今以 “线上消费市场营运商” 的全新身份冲刺港股主板,背后是创始人周灏 —— 这位北大白羊座博士用十余年时间书写的跨界突围史。从华尔街金融精英到金融科技创业者,再到年入近 10 亿的电商平台掌舵人,他的每一步选择都踩在时代变革的节点上。

物理博士的金融觉醒:从 “信用三无” 到创业初心

1998 年踏入北大天体物理专业的周灏,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深耕商业战场。在燕园的四年里,他一边钻研天体运行的规律,一边悄悄埋下技术的种子 —— 自学代码、尝试小规模创业,这种 “理科思维 + 商业实践” 的组合,为他日后的跨界埋下伏笔。2002 年赴美深造后,他在莱斯大学拿下物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转向生物物理,但命运的指针已悄然向金融领域偏转。

华尔街的十年历练,成为周灏商业认知的重要基石。在摩根士丹利、第一资本、巴克莱银行等顶级机构的工作经历中,他将物理博士的严谨逻辑与金融量化分析深度融合,精通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与风险控制的核心方法论。然而,2013 年回国后的一次尴尬遭遇,让这位金融精英深刻体会到中外信用体系的鸿沟。

尽管持有国际信用卡且信用记录优良,但因缺乏本地户口、社保记录等传统征信材料,周灏竟被国内信用体系归为 “三无人员”,连普通信用卡都难以办理。这一经历让他敏锐地发现:当时央行征信系统仅覆盖 25% 的人口,数以亿计有潜在信用价值却缺乏标准认证的 “小白用户”,正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而彼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恰好为解决这一痛点提供了历史机遇。“让有信用的人更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这一初心促使周灏在 2014 年正式创立量化派。

金融撮合的黄金与寒冬:从明星融资到生死抉择

创立之初,量化派精准切入金融撮合赛道,推出 “信用钱包” 等平台,以 “技术桥梁” 身份连接借贷用户与金融机构。借助周灏在华尔街积累的量化评估经验,公司构建起独特的信用模型,通过对接 48 家金融机构、整合多渠道征信数据,为缺乏传统征信记录的用户提供信用评估服务。这种创新模式让量化派成为国内首家基于金融大数据的第三方撮合商。

资本很快嗅到了商机。2015 年,量化派获得任泉、李冰冰等明星创立的 StarVC 的 B 轮融资,借助明星效应迅速提升行业知名度;2016 年,阳光保险、复星集团等巨头联手注入 5 亿元 C 轮资金。资本加持下,公司规模快速扩张,截至 2021 年底累计服务超 2540 万用户,交易规模突破三百亿大关。

但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2017 年起,国家对 “现金贷” 和网络助贷业务实施强监管,禁止高利率、暴力催收,严格限制无牌照金融中介。量化派赖以生存的助贷模式遭受重创,收入来源几近断裂。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同期启动的赴美上市计划,因业务模式合规性争议及中美市场波动最终夭折。

“那是最艰难的时刻,团队每天都在讨论生存问题。” 周灏后来回忆道。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这位白羊座创业者展现出果断的一面:放弃依赖金融撮合的路径,转向消费赛道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这次转型,被内部视为 “二次创业”,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电商破局:羊小咩的爆发与消费地图的取舍

转型的核心,是将金融领域积累的大数据与算法能力,迁移到消费场景中。量化派推出两大核心平台:消费品电商 “羊小咩” 与汽车零售 O2O “消费地图”,正式从金融撮合商向消费服务平台转型。

羊小咩的定位是 “一站式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涵盖数码产品、美妆护肤、食品饮料等全品类商品,采用 “自营 + POP” 双模式运营:自营模式下直接采购商品销售,提成率 0% 至 59.7%;POP 模式则吸引商家入驻,抽取 1% 至 5% 的交易佣金。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核心品类的品质把控,又通过开放平台快速扩充商品丰富度。

真正的突破始于 2023 年第三季度。量化派加大新媒体与应用商店广告投放,精准触达 18-35 岁核心消费群体 —— 这一群体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年均贡献超 45%。同时,借助 AI 技术构建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商品推荐,解决年轻消费者的 “选择焦虑”。例如,针对健身爱好者推送器材与运动服饰,为数码发烧友匹配潮流装备,这种精准服务让平台用户粘性显著提升。

数据印证了转型的成功:羊小咩收入从 2022 年的 2.06 亿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9.25 亿元,2025 年前五个月同比增长超 60%;平台 GMV 从 2023 年的 49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77 亿元,月活用户从 52.8 万跃升至 96.3 万,每用户平均年收入(ARPU)更是从 1.03 万元翻倍至 2.56 万元。截至 2025 年,羊小咩贡献了公司 98% 的收入,毛利率超 96%,成为绝对的增长引擎。

与羊小咩的爆发形成对比的是消费地图的战略收缩。这个最初定位本地生活的平台,曾在 2022 年实现 42.05 亿元交易额,但随着资源向羊小咩倾斜,2024 年交易额锐减至 1.49 亿元。尽管尝试转型汽车零售并与 “汽车伙伴 A” 达成独家合作,还通过政府消费券吸引用户(发券月新增用户超 7800 人),但受补贴暂停影响,2025 年上半年交易额近乎归零。这种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取舍,彰显了量化派聚焦核心赛道的决心。

五冲港股:转型后的上市答卷

2025 年 9 月,量化派带着全新的业绩答卷第五次冲击港股。招股书显示,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前五个月的收入分别达 4.75 亿元、5.3 亿元、9.93 亿元及 4.14 亿元,净利润从 2022 年的微亏 28.3 万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1.47 亿元,2025 年前五个月更是实现 1.26 亿元净利润。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 2022 年的 19.2% 降至 2024 年的 8.8%,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此次 IPO 由中金公司与中信证券联席保荐,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升级与业务推广。对于量化派而言,上市不仅是对转型成果的认可,更是为技术投入与市场扩张注入新动力。从金融撮合到消费电商,周灏带领团队完成了从 “信用评估专家” 到 “消费服务伙伴” 的蜕变,而支撑这一蜕变的,正是始终未变的技术内核 —— 用大数据与 AI 链接供需两端。

回望十余年创业路,从天体物理博士到金融科技先锋,再到电商新势力掌舵人,周灏的跨界之旅充满戏剧性。正如他所说:“物理教会我探究规律,金融让我理解风险,而消费赛道让我看到技术服务民生的真正价值。” 五次递表的坚持背后,是一位创业者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更是中国新消费与科技融合浪潮的生动缩影。量化派的上市之路能否最终成行,或许并不重要 —— 这场从生死边缘走出的转型,已然书写了一段商业突围的经典案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