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十年首降费:一场牵动万亿市场的费率革命启幕

2025 年 9 月 23 日,天弘基金一则简短的公告打破了货币基金市场的平静:旗下规模 7932.19 亿元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将托管费率从 0.08% 年费率下调至 0.07%。这一看似微小的 0.01 个百分点调整,却是这只诞生于 2013 年的 “国民基金” 成立十余年来的首次降费。同日,国新国证现金增利、易方达保证金等货基同步跟进降费,合计费率分别下调 0.13%、0.03%。在业内人士眼中,这场以行业龙头为首的降费行动,绝非孤立事件,而是货币基金费率改革全面铺开的明确信号。

降费背后:万亿货基市场的三重压力

余额宝的降费抉择,实则是货币基金行业多重压力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从市场数据到政策导向,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这场迟到十年的费率调整。

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构成了最直接的压力。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底层资产收益高度挂钩,而近年来市场整体利率中枢不断下移,直接挤压了货基的收益空间。Wind 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场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仅 1.22%,其中 115 只产品收益率低于 1%,占比超一成,更有 9 只产品跌破 0.5% 警戒线。作为行业标杆的天弘余额宝,其七日年化收益率自年初跌破 1.5% 后便在 1% 左右徘徊,最新数据仅为 1.02%。

“当收益率降至 1% 区间,费率对实际收益的侵蚀效应会被急剧放大。”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指出,以余额宝调整后的 0.62% 综合费率计算,费率成本已占到收益的六成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降费成为货基维持市场吸引力的必要选择,毕竟对于持有 1 万元的投资者而言,尽管每年仅节省 1 元费用,但对于超 7.65 亿户投资者和约 7932 亿元的庞大规模而言,累计让利规模相当可观。

监管政策的引导则为降费提供了明确方向。2025 年 5 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已明确提出引导行业下调大规模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9 月初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更针对性地提出,货币基金销售服务费计提上限应为 0.15%/ 年,而当前余额宝 0.25% 的销售服务费率显然存在调整空间。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让货基降费从 “可选项” 变成了 “必选项”。

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进一步加剧了降费动力。尽管余额宝仍以近 8000 亿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但货基整体规模已出现超季节性下滑。国盛证券报告显示,2025 年一季度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较上季度减少 2878 亿,是 2020 年以来首次一季度环比下降。更关键的是,货基与存款的收益优势不断收窄,1 年期定存挂牌利率 1.1% 与货基 1% 左右的收益率基本持平,导致居民资金回流存款的趋势明显。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降费成为留住投资者的重要手段。

费率对比:货基与指数基金的 “费率剪刀差”

此次降费引发的更深层讨论,在于货币基金与其他公募基金品种之间长期存在的 “费率剪刀差”。尽管余额宝已启动降费,但与规模相近的指数基金相比,费率水平仍显偏高。

从核心费率构成来看,调整后的天弘余额宝管理费率为 0.3%,托管费率为 0.07%,而市场规模靠前的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易方达沪深 300ETF 等指数基金,管理费率均维持在 0.15%,托管费率仅为 0.05%。这意味着,余额宝的管理费率是主流指数基金的两倍,托管费率也高出 0.02 个百分点。若以 7932 亿元的管理规模计算,仅管理费一项,余额宝每年的收费规模就比采用指数基金费率的产品多出 11.898 亿元。

从行业整体水平看,货币基金的费率溢价更为明显。Wind 数据显示,全市场货基管理费率区间在 0 至 1% 之间,托管费率在 0.04% 至 0.1% 之间;而被动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 0.2%,托管费率多在 0.05% 以下。考虑到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标准化的低风险资产,运作难度和投研投入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基金,甚至低于部分指数基金,这种费率差异引发了市场对 “规模红利是否传导至投资者” 的讨论。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已率先打破费率壁垒。此次同步降费的国新国证现金增利,将管理费率从 0.3% 降至 0.2%,托管费率从 0.1% 降至 0.07%,调整后综合费率为 0.53%;易方达保证金更是将管理费率降至 0.15%,与主流指数基金持平。这些动作预示着,货基费率向更低水平靠拢将成为行业共识。

市场影响:投资者、基金公司与行业生态的重构

余额宝的降费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将在投资者行为、基金公司运营和行业生态三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推动货币基金市场的深度重构。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降费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升实际收益。在收益率普遍 “破 1” 的背景下,费率每下调 0.01 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投资者到手收益的直接增加。以余额宝 7932 亿元规模计算,此次托管费下调每年可为全体投资者节省约 7932 万元成本。长期来看,若后续管理费率和销售服务费率跟进调整,投资者的收益改善将更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降费强化了货币基金的普惠金融属性,让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能在承担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流动性管理,有助于吸引银行存款等资金回流货基市场。

对基金公司而言,降费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契机。短期来看,费率下调可能导致收入规模收缩,尤其是对高度依赖货基管理费的中小型公司影响更为明显。但长期而言,降费迫使基金公司从 “规模依赖型” 向 “效率驱动型” 转型。大型公司可通过规模效应抵消费率下降的影响,例如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的庞大基数,即使费率微降仍能维持稳定的收入水平;而中小型公司则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或特色化定位寻找生存空间,例如推出聚焦特定客群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或提升申赎效率等服务体验。

对行业生态而言,这场降费潮将加速市场分化与格局重塑。随着余额宝这一 “行业标杆” 加入降费行列,预计将形成 “鲶鱼效应”,推动更多大型基金公司跟进调整费率。国盛证券分析指出,未来货基市场可能呈现 “两极分化”: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低费率抢占市场份额,中小型公司则转向细分领域或通过差异化策略立足。同时,费率竞争将倒逼行业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交易系统优化、风险管理升级和客户服务精细化,最终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降费并非提升货基吸引力的唯一途径。2024 年四季度以来,货基已开始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累计减持存款 3.13 万亿元,同时增持债券 1.33 万亿元,其中同业存单占债券投资市值比重达到 84.75%。这种资产结构优化有助于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找收益突破口,与降费形成 “组合拳”,共同维系货基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展望:货基费率改革的下一步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余额宝的首次降费只是货基费率改革的起点,未来仍有多重看点值得关注。

费率下调的范围和幅度可能进一步扩大。当前余额宝仅调整了托管费率,管理费率和销售服务费率仍维持成立以来的水平,而证监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的销售服务费 0.15% 上限,意味着销售服务费率存在 0.1 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若这两项费率后续跟进调整,余额宝的综合费率有望降至 0.5% 以下,进一步向指数基金费率靠拢。

监管政策的落地节奏将成为关键变量。随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出台,货基费率可能迎来更明确的监管要求,包括费率上限的统一、费率结构的规范等。届时,全行业性的费率调整可能全面启动,那些费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行业竞争将从 “费率战” 转向 “价值战”。当费率降至合理区间后,单纯的费率比拼将难以为继,基金公司需在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例如,通过提升 7 日年化收益率稳定性、优化 T+0 赎回额度、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实现从 “价格竞争” 到 “价值竞争” 的转型。

作为承载着亿万投资者财富的 “国民基金”,余额宝的每一步动作都牵动着市场神经。此次十年首降费,不仅是对市场环境和监管导向的积极响应,更是货币基金行业回归普惠金融本质的重要标志。随着费率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个规模超 13 万亿元的庞大市场,正朝着更透明、更高效、更贴近投资者需求的方向演进,而这场变革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出费率本身的范畴。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