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奢商场 “王座” 更迭:老铺黄金崛起背后的消费变局

当南京德基广场以 245 亿元销售额摘下 2024 年 “全球店王” 桂冠时,北京 SKP 长达数年的 “店王” 神话宣告落幕。这场看似简单的销售额比拼,实则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格局重塑的缩影。如今,随着老铺黄金在北京 SKP 一层独立门店的开业,这场 “王座” 争夺战再次升级,而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正为高端商场竞争注入全新内涵。

回溯过往,北京 SKP 曾是中国高端商业市场的绝对标杆。坐落于北京大望路的它,凭借对国际顶奢品牌的独家引入能力,长期占据 “全球店王” 宝座,年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业内甚至流传着 “若新品在 SKP 找不到,那全国都没有” 的说法。彼时,国际奢侈品牌是高端商场的 “定海神针”,能否签下 LV、Gucci、Hermès 等一线品牌,直接决定了商场的档次与客流量。

然而,2024 年成为了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北京 SKP 销售额同比下滑 17%,仅为 220 亿元;而南京德基广场则异军突起,以 245 亿元的成绩首次登顶。德基的逆袭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消费趋势的必然结果。与传统高端商场单纯依赖国际大牌不同,德基广场构建了 “高端消费 + 文化体验 + 潮流社交” 的多元生态圈。

德基艺术博物馆的持续运营是其破局的关键一步。馆内定期举办的艺术展览,不仅为商场赋予了文化属性,更实现了精准的客群转化 —— 第三方数据显示,观展人群转化为高端消费客群的比例高达 38%。此外,德基耗资千万打造的网红主题厕所,单日均打卡量超 5000 人次,直接带动周边店铺销售额提升 20%。在客群定位上,德基敏锐捕捉到 Z 世代的消费潜力,引入 CHUU、NERDY 等潮流品牌,搭配 60 余家覆盖不同价位的餐饮店铺,既保留了高端消费客群,又吸引了年轻群体,让商场摆脱了 “高冷” 标签,充满烟火气。

就在德基凭借多元运营站稳 “店王” 位置时,北京 SKP 正面临着国际奢侈品市场寒冬的冲击。2025 年上半年,全球奢侈品巨头业绩集体承压:LVMH 集团总营收同比下跌 4%,净利润下降 22%;开云集团营收同比下滑 16%,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 46%,其中 Gucci 营收暴跌 26%。这一现象背后,是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贝恩公司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流失约 5000 万客户,超七成消费者在购买前会跨平台比价,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更是下降 18%-20%。

消费趋势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财富缩水的中产阶层逐渐退出奢侈品消费,转向黄金等保值品类;超富裕阶层虽仍保持对一线品牌的购买力,但这部分人群占比有限,难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北京 SKP 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本土品牌 —— 老铺黄金,试图借此打破增长困局。

老铺黄金的表现堪称 “现象级”。2025 年上半年,其总营收达 123.5 亿元,同比增长 251%,归母净利润 22.7 亿元,同比增幅 286%。更值得关注的是,老铺黄金与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国际顶奢品牌的消费者重合率接近八成,这意味着它精准触达了高端消费客群。在门店运营上,截至 2025 年 6 月,老铺黄金已入驻 29 家头部商业中心,拥有 41 家门店,单个商场平均销售业绩 4.59 亿元,不仅远超国内外珠宝品牌,甚至超越了部分国际奢侈品一线巨头。

在北京 SKP,老铺黄金的贡献尤为突出。2025 年上半年,其在北京 SKP 的业绩增速近 220%,直接带动商场销售额增长约 20%。如今,老铺黄金在北京 SKP 的第三家门店 —— 位于一层的独立门店正式开业,这一位置此前长期被国际奢侈品牌垄断,老铺黄金的入驻,标志着中国本土品牌在高端商场的地位实现质的突破。

据投资机构测算,老铺黄金 2024 年在北京 SKP 的销售额约 20 亿元,2025 年新增一层门店后,销售额有望达到 30-40 亿元。对于北京 SKP 而言,这部分增量极有可能帮助其重新超越南京德基,夺回 “店王” 宝座。一时间,“谁拿下老铺黄金,谁就有可能成为店王” 的说法在业内流传,老铺黄金俨然成为高端商场竞争的 “胜负手”。

不过,行业人士对 “黄金救市” 的可持续性仍有理性判断。在深圳从事商业地产工作的 Harry 指出,黄金品类存在天然局限性,仅靠黄金难以支撑整个重奢商场的营业额,“目前核心仍需依赖传统国际重奢品牌,未来还要看老铺黄金能否真正成长为全球一线重奢品牌”。无锡商业地产招商人士徐冰也认为,南京德基并非停滞不前,凭借对江苏、安徽两省优质购买力的垄断,以及灵活的运营策略,德基极有可能进一步引入老铺黄金等热门品牌,巩固自身优势。

事实上,老铺黄金的崛起并非个例,而是中国本土品牌在高端消费市场集体突围的缩影。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独特的品牌符号,山下有松(Songmont)等品牌也逐渐获得高端消费客群的认可。这些品牌的出现,正在改变高端商场近 30 年来 “完全依赖国际大牌” 的格局。

过去,高端商场的竞争核心是 “招商竞赛”,能否签下国际头部奢侈品品牌是关键;如今,竞争维度已全面升级,对消费趋势的洞察、对本土品牌的挖掘、对多元体验的构建,成为决定商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北京 SKP 和南京德基为代表的高端商场,正在从 “国际品牌集合地” 向 “本土品牌孵化平台 + 文化体验空间” 转型。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黄金消费的意义也在不断延伸。除了传统的保值属性,黄金饰品还被赋予了文化身份与情绪价值,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老铺黄金的相关分享引发 “社交狂欢”,年轻消费者将其视为彰显个性与文化认同的载体。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为本土品牌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未来,“全球店王” 的争夺战还将持续,而竞争的核心将不再是单一的销售额比拼,而是综合运营能力的较量。对于高端商场而言,既要留住国际重奢品牌的核心客群,又要抓住本土品牌崛起的机遇,同时通过艺术展览、潮流活动、特色餐饮等多元化体验吸引客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重要的是,老铺黄金的成功为中国本土品牌指明了方向:只有深耕文化内涵、坚持品质创新、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才能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格局或将被彻底改写,而中国高端商场的 “王座” 之争,也将成为全球商业变革的重要观察窗口。

接下来的竞争中,北京 SKP 能否凭借老铺黄金重夺 “店王”?南京德基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本土品牌还会有哪些新的突破?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消费趋势的不断演变中逐步揭晓,而这场关乎商业格局与品牌力量的较量,才刚刚进入高潮。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