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终极博弈
在商业的江湖里,宗馥莉宛如一位执着的棋手,每一步落子都牵动着众人的目光。从14岁开始隐忍布局,到40岁正式反击,她上演的现实版“长公主归来复仇”短剧,正步入最为关键的篇章。
此前,宗馥莉曾有过两次引人瞩目的“战役”。第一次,她主动提出辞职,以看似决绝的姿态应对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合理性的质疑。那次战役虽引发风波,但最终她不仅成功接任娃哈哈董事长,还接手了宗庆后所持有的娃哈哈集团公司全部股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第二次,她将“利刃”指向了“娃哈哈”这一国民品牌,计划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引发了轩然大波。而如今,宗馥莉似乎正酝酿着第三次更为大胆的“豪赌式突围”。
品牌困局与无奈抉择
“娃哈哈”商标,无疑是娃哈哈集团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其品牌价值已突破900亿。这几十年来,娃哈哈凭借着营养快线、AD钙奶等爆款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品牌承载着无数人的国民记忆。然而,对于宗馥莉来说,想要完全掌控这一核心资产却困难重重。
目前,“娃哈哈”商标归属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股权结构复杂,由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持股24.6%。在员工持股会的股权案件还未尘埃落定的情况下,宗馥莉尚未获得对娃哈哈品牌的绝对话语权。
宗馥莉并非没有尝试过温和的方式。几个月前,她试图将娃哈哈商标从娃哈哈集团转让至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后者由她实际控制,总持股比例达62.466%,表决权比例为51%,但最终未能成功。此后,她加快了去“娃哈哈”化的进程。一方面,她开始注销娃哈哈相关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新品牌。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在市场崭露头角的“娃小宗”,旗下有凝香乌龙等无糖茶产品售卖。
为了掌握更多的商标资产,宗馥莉关联公司也加快了申请步伐。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可查询到147条商标信息,其中60条是今年2月份以后申请的。但令人无奈的是,宗馥莉关联公司的商标申请中,并没有营养快线、AD钙奶等爆款产品的商标申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宗馥莉似乎只能把所有赌注都押在新品牌“娃小宗”上,这一次的决策,甚至比前两次还要决绝。
内部改革的隐患与挑战
宗馥莉想“另立门户”的迹象早已有迹可循。从接手娃哈哈以来,她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把员工和经销商合同改签到宏胜,还通过新设生产、销售和采购企业的方式,将娃哈哈体系内的供应、生产和物流等环节复制到宏胜体系内。这使得娃哈哈这个曾经庞大的饮料帝国,如今所剩的资产大不如前,而她能坚守的,似乎只剩下“娃哈哈”品牌资产的底线。
然而,这种内部改革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她将员工和经销商合同改签到宏胜,可能会引发原娃哈哈体系内人员的不满和不稳定。在复制供应、生产和物流等环节到宏胜体系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管理协调、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对娃哈哈的整体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新品牌的艰难之路
用“娃小宗”代替“娃哈哈”,无疑是一条极为冒险的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娃哈哈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情怀和信任的象征。十几年前,宗馥莉曾表示“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零”,如今她也面临着“娃哈哈减去娃哈哈等于什么”的难题。
在经销商群体中,“娃小宗”已经遇到了极大的阻力。有经销商表示,“99%的娃哈哈经销商,都不会做‘娃小宗’的”。这不难理解,没有经历过市场验证的产品,谁也不敢轻易尝试,担心会砸在手里。而且,即便是一直以来备受信赖的娃哈哈,经销商的信心也在承压。
2024年,在宗馥莉的带领下,娃哈哈营收暴涨200亿来到700区间,重回十年前的巅峰时刻。但这波增长主要得益于宗庆后去世后引发的“情怀消费”,以及围绕农夫山泉的一场舆论风波带来的流量,并非因为有新的爆款产品出现。基于此制定的2025年销售任务,要求在2024年的基础上实现增长,这让经销商们倍感压力。
此外,宗馥莉的“铁腕”策略下,娃哈哈陆续砍掉年销在300万以下的经销商,加剧了小经销商们的恐慌。经销商们抱怨做娃哈哈的利润很低,毛利润只有10%左右,净利润也就2% – 3%,再加上退货,干一年不亏本就不错了。娃哈哈的联销体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先款后货的模式缓解了资金压力,但经销商持续承压,再加上品牌更名,将会对这种模式产生直接冲击。
曾经,宗馥莉创立的新品牌KELLYONE,同样背靠娃哈哈,还赶上了无糖茶饮风潮,但如今也基本宣告失败。其电商平台旗舰店已清空所有商品,2024年在抖音上的全年销售额仅有8.1万。几个月前面世的“娃小宗”旗下的无糖茶产品更是没有激起任何风浪,各大电商平台上都搜索不到相关商品信息。此前娃哈哈因冰红茶产品换包装就引发经销商怨声载道,换新品牌后的风险更是可想而知。
腹背受敌下的突围决心
如今的宗馥莉,可谓是腹背受敌。在外界眼中,她曾是“江浙沪独生女”的代表,但接班过程并不顺畅。一朝天子一朝臣,获得老臣们的支持是她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引发了员工维权事件,还与昔日老臣们对簿公堂。这源于20多年前的娃哈哈改制期间,员工持股比例曾达到24.6%。2018年,宗庆后对员工持股制度做出重大调整,由员工持股会将员工股份全部回购,员工不直接持股,但可享受干股分红。然而,宗庆后去世后,部分员工对2018年签署的回购协议提出异议并提起诉讼。目前持股会登记的成员只有宗馥莉一人,若她能拿下这部分股权,将拥有娃哈哈集团54%的股份,从而拥有对娃哈哈品牌使用的话语权。但目前这一诉讼还未完结,上月底她还向全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提交投诉与举报材料,恳请依法依规加快处理。
遗产争夺案也给宗馥莉再次敲响警钟。与她争夺遗产的三位“弟妹”的母亲杜建英,在娃哈哈成立初期就已加入公司,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尽管宗馥莉采取了“去杜建英”式的调整,但谁也无法确定其影响程度,几位“弟妹”未来是否牵涉进娃哈哈集团股权纠纷也未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启用新品牌,或许是宗馥莉能想到的最快刀斩乱麻的手段。
在过去的十年里,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农夫山泉根基深厚,新贵层出不穷。娃哈哈只能依靠老产品和老情怀维持。如今争产案爆发,创始人光环不再,娃哈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宗馥莉或许深知,不破不立,她第三次“豪赌式突围”能否成功,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商业传奇能否续写,更关乎娃哈哈这个民族品牌的未来走向。未来,宗馥莉和娃哈哈将走向何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