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岁健身小伙肌肉猛增后突发眼底出血,造血系统 “罢工”!问题竟出在这常见操作

“医生,我儿子明明练得肩宽背厚,怎么突然连路都走不动,看东西还模糊啊?”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科诊室里,小禹妈妈攥着检查单,声音里满是焦急。眼前这个 1 米 75 的小伙子,三个月前还在为健身成果兴奋 —— 背宽增了 10 厘米,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可如今却面色苍白,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这场看似 “成功” 的健身,到底藏着怎样的健康陷阱?

21 岁的小禹是嘉兴某高校的学生,去年 7 月前,他还是个体重 140 斤、身材匀称的普通男生。“身边同学都去健身,说练出肌肉更精神。” 看着朋友圈里别人的健身打卡照,小禹也动了心。起初,他自己在健身房 “撸铁”,每次练 1 小时左右,可坚持大半年,体重没变化,肌肉也没见明显增长。“总觉得自己练得不对,效果太差了。” 小禹的健身热情渐渐冷却,直到今年 3 月,他认识了几位 “资深健身党” 同学。

“想增肌得下猛料!” 同学们的经验分享让小禹重新燃起信心。从那以后,他的健身强度彻底升级:每天跟着同学训练 2 个多小时,卧推、硬拉、划船轮番上阵,常常练到肌肉酸痛才罢休。“光练不够,得补!” 同学还提醒他,健身人群都靠蛋白粉、保健品辅助,这样才能让肌肉长得更快。

听了这话,小禹立刻打开购物软件,一口气下单了八九种保健品 —— 有声称 “快速增肌” 的乳清蛋白粉,有标注 “提升耐力” 的肌酸,还有 “缓解疲劳” 的氨基酸、“补充营养” 的复合维生素,甚至还有两款主打 “燃脂塑形” 的产品。“每种都按推荐剂量吃,有的饭前吃,有的练后吃,一天下来光吞药片、冲粉就得花半小时。” 小禹说,刚开始还觉得麻烦,但看到效果后越来越坚持。

短短三个月,变化肉眼可见:他的肩宽从原来的 40 厘米左右涨到 50 厘米,手臂围度增加了 3 厘米,穿 T 恤时能明显看出肌肉轮廓。“同学都夸我练得好,我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这些钱没白花。” 小禹沉浸在增肌的喜悦里,完全没注意到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今年 7 月初,小禹发现自己莫名变 “懒” 了 —— 以前一口气能爬 5 层楼,现在走两层就气喘吁吁;搬宿舍时,连装满书的纸箱都提不动。“我以为是训练量太大累着了,特意休息了两天,可还是没力气。” 他没往心里去,休息过后又接着去健身房,直到半个月后的一个早晨,可怕的情况出现了。

“醒来睁开眼,眼前全是黑点,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像蒙了一层雾。” 小禹以为是没睡好,揉了揉眼睛,可症状一点没缓解。接下来的几天,视力模糊越来越严重,甚至看手机屏幕上的字都要凑到眼前。“我这才慌了,赶紧告诉爸妈。” 小禹妈妈当即带他去家附近的医院,先挂了眼科门诊。

眼科检查结果让医生皱起了眉:小禹眼底有明显出血。“眼底出血不是小问题,赶紧去查血常规!” 医生的提醒让一家人心里一沉。抽血报告出来后,数值低得吓人:白细胞仅 2.1×10⁹/L(正常参考值 4-10×10⁹/L),血红蛋白 85g/L(正常参考值 120-160g/L),血小板更是只有 30×10⁹/L(正常参考值 100-300×10⁹/L)—— 三项关键指标均远低于正常标准,属于严重的 “三系减少”。

“指标太差了,赶紧住院,还要做骨髓穿刺!” 医生的话像晴天霹雳,小禹妈妈当场红了眼。她立刻决定带儿子去杭州的大医院,辗转来到浙大一院血液病科。进一步检查显示,小禹的骨髓造血功能已出现严重障碍,肝脏也有明显损伤。“通俗说,就是他的造血系统‘罢工’了,没法正常生产血细胞。” 血液病科医生解释道。

治疗团队一边给小禹输血小板、补充造血原料,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一边加急排查病因。“有没有接触过有毒物质?最近吃了什么药?” 面对医生的询问,小禹仔细回想:“毕业季和朋友聚过几次餐,没吃特别的东西…… 哦对了,我每天吃八九种健身保健品,吃了三个月了。”

医生立刻查看了小禹的购物记录和剩下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包装上都印着 “健身专用”,但成分复杂,部分产品还含有未明确标注的植物提取物。结合骨髓活检报告 —— 小禹骨髓功能低下,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异常升高,治疗团队排除了恶性血液肿瘤、病毒感染、造血原料缺乏等可能性,最终将矛头指向了 “高强度运动 + 过量保健品” 的组合。

“骨髓就像人体的‘造血工厂’,负责生产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浙大一院血液病科金洁教授解释,小禹服用的保健品中,部分成分会刺激身体分泌激素,相当于给骨髓 “抽鞭子”,让它超负荷运转;同时,每天 2 个多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又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和血细胞。短时间内,这种 “强刺激 + 高消耗” 的模式能让肌肉快速增长,但长期下来,骨髓扛不住持续的高压,最终 “累垮罢工”。

而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需要分解这些保健品中的各类成分,长期超负荷工作也引发了损伤。“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下降,才会出现眼底出血;白细胞减少让免疫力降低,容易疲劳、感染;红细胞减少则引发贫血,导致乏力、气短。” 金洁教授补充道,这些症状其实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可惜小禹一开始没重视。

很多人会疑惑:专业运动员和健身达人也吃保健品、练高强度,为什么很少出现这种问题?金洁教授给出了答案:“专业人士有完整的保障团队 —— 营养师会根据身体情况精准搭配保健品,控制种类和剂量;教练会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兼顾强度和恢复;医生还会定期监测身体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但像小禹这样的 “健身小白”,既没有专业指导,又盲目追求快速效果,一口气吃多种保健品,很容易打破身体平衡。“每个人体质不同,对保健品成分的耐受度也不一样,别人吃着没事,不代表自己也适合。” 金洁教授强调,小禹的案例虽然典型,但也和个人体质相关,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不过这足以给健身人群敲响警钟。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小禹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贫血症状也有所缓解,但骨髓造血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还需要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早知道会这样,我绝对不会乱吃保健品。” 躺在病床上的小禹懊悔不已,他说以后再健身,一定会先咨询专业人士,再也不追求 “速成” 了。

这个案例给所有健身爱好者提了醒:健身的核心是 “循序渐进”,而非 “急功近利”。想要增肌,首先要保证科学训练 —— 新手建议从每周 3 次、每次 1 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训练开始,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长,给身体适应的时间;其次,营养补充应优先靠天然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鸡胸肉、鱼虾等,这些食物能提供优质蛋白,且安全性更高;如果确实需要服用保健品,务必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选择正规产品,控制在 1-2 种以内,避免多种叠加。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注身体信号 —— 如果出现持续疲劳、莫名疼痛、视力异常、皮肤瘀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像小禹一样等到病情严重才重视。健身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千万别让错误的方法,反而伤害了健康。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