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西贝莜面村在全国门店正式启动 “西贝请您吃饭” 活动,宣布顾客任意堂食消费即可免费获得 100 元通用代金券,该代金券自下一餐起无门槛叠加使用,有效期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此消息一出,迅速在餐饮行业和消费者群体中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西贝对支持自身消费者的真诚回馈,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此举暗藏 “套路”,背后或许是企业应对此前舆论危机的公关策略。

活动详情:看似大方的 “福利”
据西贝上海某门店工作人员介绍,9 月 24 日是 “西贝请您吃饭” 活动开展的第一天,推出该活动的初衷是 “感谢在这个时候还能支持我们的消费者”。从活动规则来看,“任意堂食消费即可获券”“无门槛叠加使用” 等条件似乎十分优厚,打破了不少餐饮品牌代金券使用时的诸多限制,比如满减门槛、指定菜品可用等。
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由于门店系统设置问题,顾客当餐消费获得的 100 元代金券无法在当餐直接核销,需从下一餐开始使用,有效期长达一个多月,覆盖了国庆黄金周等消费高峰期,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安排二次到店消费。从表面上看,西贝此次活动力度不小,对于经常光顾的老顾客而言,似乎能实实在在享受到优惠。
然而,随着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网友开始对这张 100 元代金券的 “含金量” 提出疑问。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看法,使得这场原本看似 “感恩回馈” 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一场舆论争议。
网友质疑:优惠背后的 “隐忧”
“需两次到店才能享受优惠,这不是变相清库存吗?” 在某社交平台的热门讨论中,一位网友的观点获得了大量点赞。该网友表示,自己原本计划在西贝单点一份几十元的主食,看到活动后本想参与,却发现想要使用 100 元代金券,必须先进行一次消费获得券,再进行第二次消费才能核销,相当于要额外多跑一趟门店。对于时间紧张或距离西贝门店较远的消费者来说,两次到店的成本并不低,这让不少人对活动望而却步。
更受关注的质疑点集中在 100 元代金券的实际购买力上。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根据西贝近期的菜单价格和消费者普遍反馈,西贝的人均消费约为 166 元。若按照这个人均消费标准,100 元代金券看似金额不低,但实际使用时,消费者仍需自付约 66 元。更有细心的网友举例,西贝菜单中单价 21 元的 “古法馒头”,100 元仅能购买 5 个,还需自付 5 元,这样的 “优惠力度” 与消费者期待中的 “请吃饭” 相去甚远。
“之前总说西贝价格偏高,现在发个 100 元代金券,看似优惠,实际上还是要让消费者花不少钱。” 一位消费者无奈地表示,自己原本对西贝的菜品还比较认可,但经过这次活动,感觉企业缺乏足够的诚意,更像是在通过小恩小惠吸引消费者再次到店,以提升门店客流量和营业额。
除了对活动规则和优惠力度的质疑,还有部分网友将此次代金券活动与此前西贝的预制菜风波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企业在舆论压力下的 “补救措施”,试图通过发放代金券转移消费者注意力,修复品牌形象。
风波回顾:预制菜争议未平
时间拉回到 9 月 10 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西贝 “几乎全是预制菜且贵”,这一言论迅速引爆舆论。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制菜” 本身就存在一定争议,不少人认为预制菜在口感、新鲜度上无法与现制菜品相比,而西贝作为主打 “西北菜”“现做现卖” 形象的餐饮品牌,若真如罗永浩所说 “几乎全是预制菜”,无疑会让消费者产生 “货不对板” 的感觉。
面对罗永浩的指控,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否认了 “几乎全是预制菜” 的说法,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称其言论对西贝品牌造成了严重伤害。当时,西贝方面表示,品牌一直重视菜品品质,部分菜品采用预制形式是为了保证口味统一和提高出餐效率,且所有预制菜都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并非像罗永浩所说的 “几乎全是”。
然而,西贝的强硬回应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引发了更多消费者的讨论。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西贝用餐时,确实发现部分菜品口感像是预制菜,加热痕迹明显;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已成普遍现象,但关键在于是否如实告知消费者,若品牌一直宣传 “现做”,实际却大量使用预制菜,就涉及到诚信问题。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西贝后续的公关回应也接连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西贝在面对质疑时,没有先反思自身问题,反而急于起诉,态度过于强硬;也有消费者表示,希望西贝能正面回应预制菜的使用比例、具体菜品等问题,而非一味否认和对抗。最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在与消费者沟通和品牌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并宣布了多项整改措施,包括加强预制菜信息披露、优化菜品价格体系等。
就在预制菜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之际,西贝推出了此次 100 元代金券活动,这难免让网友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活动背后存在一定的危机公关考量。
企业反思:如何真正赢回消费者信任?
无论是出于 “感恩回馈” 还是 “危机公关” 目的,西贝此次 100 元代金券活动引发的争议,都暴露出企业在消费者沟通和品牌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消费者的信任是品牌发展的核心,而要赢得消费者信任,不能仅仅依靠短期的优惠活动,更需要从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信息透明度等多方面入手。
首先,在预制菜问题上,西贝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菜品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升,但前提是企业能如实告知。西贝可以在门店菜单、线上点餐平台等渠道,明确标注哪些菜品为预制菜、预制菜的生产流程和保质期等信息,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坦诚面对消费者,才能减少误解,重建品牌形象。
其次,在价格体系方面,西贝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价策略。长期以来,“价格偏高” 是消费者对西贝的主要吐槽点之一,此次 100 元代金券引发的 “购买力有限” 争议,也再次反映出消费者对西贝价格的敏感。西贝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成本,优化菜品定价,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菜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在推出优惠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消费成本,制定更合理的活动规则,避免让消费者产生 “被套路” 的感觉。
此外,在消费者沟通方面,西贝应改变以往强硬的应对方式,建立更开放、更包容的沟通机制。当面对消费者质疑时,企业应先耐心倾听,认真反思自身问题,而非急于否认或对抗。可以通过召开消费者座谈会、线上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在推出新活动、新政策时,应提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充分解释活动规则和目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争议。
对于西贝而言,此次 100 元代金券活动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果能借此机会,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进一步优化自身运营,或许能逐步修复品牌形象,赢回消费者信任;但如果仅仅将活动作为短期的公关手段,不解决根本问题,那么不仅无法平息舆论,还可能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加失望。
行业启示:餐饮行业需回归本质
西贝此次的经历,也给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启示。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品牌为了追求效率和利润,纷纷采用预制菜、加盟扩张等模式,却忽视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同时,在面对舆论危机时,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要么一味沉默,要么强硬对抗,最终导致危机升级。
事实上,餐饮行业的本质是 “民以食为天”,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创新,技术手段如何进步,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需求始终是核心。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应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注重菜品的新鲜度和口感;在定价方面,要兼顾成本和消费者的接受度,避免盲目涨价;在面对消费者质疑和舆论危机时,要保持坦诚和谦逊的态度,及时回应问题,积极整改,以实际行动赢回消费者信任。
此次西贝 100 元代金券活动引发的争议,或许能让更多餐饮企业意识到,短期的优惠活动只能吸引消费者一时的关注,而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是长期稳定的产品品质、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只有回归餐饮本质,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希望西贝能从此次争议中吸取教训,切实落实整改措施,以更优质的菜品和更真诚的态度服务消费者;也期待整个餐饮行业能以此为契机,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水平,共同推动餐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