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护眼指南:六大科学方法,为孩子视力筑起 “防护墙”

新学期伊始,孩子们回归校园,开启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追逐学业进步的同时,“心灵的窗户”—— 眼睛的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视力问题已成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学习与护眼两不误,家长和孩子需共同掌握科学的护眼方法,以下六大实用技巧,从日常习惯、饮食作息到家长引导多维度出发,助力孩子守护清晰视野。

每日 2 小时户外 “充电”,给眼睛自然防护

户外活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处于近视前期的孩子效果显著。为什么户外活动能护眼?这背后有着科学依据:当孩子在户外接触自然光线时,视网膜会接收到充足的光照刺激,进而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能够有效抑制眼轴的异常增长。眼轴过长是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眼轴每增长 1 毫米,近视度数大约会增加 300 度。因此,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相当于为孩子的眼睛穿上了一层 “天然防护衣”。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安排,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比如,每天放学后,带孩子到小区操场、公园等地方进行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是跑步、跳绳、踢足球等运动,也可以是散步、观察花草树木。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郊外、景区,让孩子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充分享受阳光的 “滋养”。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也远高于室内,同样能起到一定的护眼效果,所以不要因为天气稍有阴沉就放弃户外活动。

规范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肌肉 “疲劳”

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能够有效缓解眼部肌肉紧张,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为眼睛 “减压”,是缓解视疲劳的有效手段。很多学校会在课间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但部分孩子存在动作不规范、敷衍了事的情况,导致护眼效果大打折扣。要让眼保健操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 “正确” 二字。

首先,做眼保健操前,孩子要洗净双手,避免细菌带入眼睛引发感染。其次,要掌握正确的穴位位置和按摩手法。比如,“按揉攒竹穴” 时,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在眉毛内侧端点处,其余四指自然放松,顺时针旋转按揉 50 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揉 50 次,力度要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按揉睛明穴” 则是用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在鼻梁两侧靠近内眼角处,轻轻按揉,同样注意力度和频率。在按摩过程中,孩子必须闭上双眼,专注于穴位的感受,这样才能让按摩效果更好地传递到眼部肌肉和穴位。

家长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练习眼保健操,对照正确的穴位图,帮助孩子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同时,提醒孩子在学校做眼保健操时,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要急于求成或随意应付。坚持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分别在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进行,能及时缓解长时间用眼带来的疲劳感。

牢记 “20—20—20” 口诀,给眼睛 “短暂放假”

新学期,孩子每天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学习类电子产品,都会让眼内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得不到缓解,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进而引发视疲劳,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近视的风险。“20—20—20” 口诀是国际上推荐的缓解近距离用眼疲劳的简单有效方法,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牢记并践行。

“20—20—20” 口诀的具体内容是:当孩子近距离用眼(如读写、使用电子产品)20 分钟后,要暂停下来,将目光从书本或屏幕上移开,注视 20 英尺(约等于 6 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持续注视 20 秒。在这 20 秒内,不要眯眼或眨眼,全神贯注地凝视目标,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这样能让睫状肌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眼部疲劳。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置 “用眼提醒”,比如在孩子的书桌旁放置一个小闹钟,每 20 分钟响一次,提醒孩子进行远眺。也可以使用一些带有定时功能的学习软件,到时间自动提醒孩子休息。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忘记,家长要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自觉遵守 “20—20—20” 口诀,让眼睛在学习间隙得到及时的 “休息充电”。

坚持正确读写姿势,杜绝近视 “隐形杀手”

在预防近视的过程中,正确的读写姿势往往被家长忽视,但实际上,不良的读写姿势是导致孩子近视的 “隐形杀手”。许多孩子虽然很少使用电子产品,但由于长期保持错误的读写姿势,比如偏头看书、趴在课桌上写字、躺在床上看课外书,或者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视线与书本不垂直,久而久之,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引发近视。

正确的读写姿势可以总结为 “三个一”: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一尺(约 33 厘米)左右;身体与书桌的距离保持一拳(约 10 厘米)左右;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保持一寸(约 3 厘米)左右。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首先要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学习桌椅,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桌椅的高度,确保孩子坐下后,双脚能平稳地放在地面上,背部可以自然靠在椅背上,眼睛能平视书本。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姿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当看到孩子趴在桌子上写字时,要轻轻提醒孩子坐直身体,调整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当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时,要手把手地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让孩子形成肌肉记忆。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明白正确读写姿势对眼睛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保持良好的姿势。

合理饮食 + 健康作息,为视力 “保驾护航”

孩子的视力健康不仅与日常用眼习惯有关,还与饮食和作息密切相关。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能为眼睛提供充足的 “能量”,帮助眼睛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减少近视的发生风险。

在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为孩子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 以及钙、锌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 A 是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 A 容易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等问题,常见的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蛋黄等;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的晶状体,预防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新鲜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猕猴桃)和蔬菜(如西兰花、青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钙是维持眼球壁弹性的重要元素,前面提到过,缺钙会使眼球拉长,增加近视的风险,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富含钙质。

同时,要控制孩子对零食和甜食的摄入。研究证实,长期过量食用甜食,会使孩子血液中的钙含量降低。血液中钙含量不足时,眼球壁的弹性会下降,容易导致眼球拉长,进而发展为近视。此外,过量的糖分还会引起晶状体凸度和屈光度增加,使眼睛的调节功能紊乱,进一步增加近视的可能性。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少吃糖果、巧克力、蛋糕、含糖饮料等甜食,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作息方面,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视力恢复和生长发育都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孩子眼睛疲劳、干涩,还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间接影响视力健康。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小学生每天应保证 10 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生每天应保证 9 小时的睡眠时间,高中生每天应保证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比如,小学生可以在晚上 8 点半到 9 点之间准备睡觉,早上 7 点左右起床;初中生可以晚上 9 点到 9 点半睡觉,早上 6 点半左右起床。同时,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让孩子能够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保证睡眠质量。

家长以身作则,做好孩子护眼 “引路人”

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在护眼这件事上,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家长本身就存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比如下班回家后,一边陪孩子一边刷手机、看视频,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示范,让孩子觉得使用电子产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从而模仿家长,增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要帮助孩子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减少不必要的电子产品使用。比如,在家中设定 “无手机时间”,每天晚饭后的 1-2 小时,家长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聊天,或者进行亲子运动。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当孩子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时,家长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建议每次使用不超过 20 分钟,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同时,要注意调整电子产品的设置,比如将屏幕亮度调至与环境光线相适应的程度,避免过亮或过暗;开启屏幕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保持适当的观看距离,手机屏幕与眼睛的距离不少于 30 厘米,电脑屏幕与眼睛的距离不少于 50 厘米。

此外,家长还要多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或眼科机构进行视力检查。一般建议小学生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初中生每年检查一次视力。通过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

孩子的视力健康是一个长期关注的话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将科学的护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新学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的视力筑起一道坚固的 “防护墙”,让孩子在学业进步的同时,也能拥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看清这个美好的世界。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