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食养攻略:营养科医师教你吃出秋日健康好状态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也愈发干燥。这种季节变化不仅会让我们的皮肤感到紧绷、口干舌燥,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甚至降低身体抵抗力。作为营养科医师,我想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大家带来一份全面的金秋食养指南,帮助大家通过科学饮食,缓解秋燥不适,为过冬储备充足能量,吃出健康与活力。

润燥养身,解锁 “润养型” 食材的多样吃法

秋季气候干燥,“滋阴润燥” 成为饮食的核心原则。很多人知道梨、银耳、百合等食材能润燥,但往往吃法单一,难以长期坚持。其实,这些 “润养型” 食材有多种美味做法,既能保留营养,又能满足味蕾需求。

(一)补水润燥食材:不止煮羹,还能创意搭配

梨是秋季润燥的 “明星食材”,除了经典的冰糖炖梨,还可以尝试更丰富的吃法。比如将梨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块,与银耳、莲子、红枣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和少量冰糖,慢炖 1 小时左右,制成 “银耳莲子雪梨羹”,这款甜羹不仅清甜润喉,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缓解口干舌燥和皮肤干燥。另外,还可以将梨切成薄片,与蜂蜜、柠檬片一起泡水喝,酸甜可口,既能润燥,又能补充维生素 C。

银耳的吃法也很多样,除了搭配梨,还可以制作 “银耳紫薯羹”。将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与去皮切块的紫薯一起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清水,选择 “米糊” 模式,十几分钟后就能得到一碗软糯香甜的银耳紫薯羹。紫薯富含膳食纤维和花青素,与银耳搭配,不仅润燥效果好,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百合除了用来煮羹,还可以炒菜或凉拌。比如 “西芹百合炒腰果”,将西芹切成段,百合掰开洗净,腰果提前用烤箱烤熟。锅中放少量油,先放入西芹翻炒片刻,再加入百合继续翻炒,最后放入腰果,加入适量盐和生抽调味即可。这道菜清爽可口,营养丰富,既能润燥,又能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

(二)温润养肺食材:对症食用,呵护消化功能

秋季人体消化功能容易减弱,山药、莲藕、萝卜等温润养肺的食材,不仅能滋养肺部,还能保护消化系统,适合秋季食用。

山药口感软糯,营养丰富,蒸食是最能保留其营养的做法之一。将山药洗净后带皮蒸 20 分钟左右,去皮后蘸少量蜂蜜食用,简单又美味,能健脾养胃。此外,还可以用山药制作 “山药排骨汤”,将山药去皮切块,与排骨、玉米、胡萝卜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5 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这道汤味道鲜美,既能温润养肺,又能补充蛋白质,适合秋季滋补。

莲藕有 “地下人参” 的美誉,煲汤、清炒都很合适。“莲藕排骨汤” 是一道经典的秋季养生汤,将莲藕去皮切块,与排骨一起焯水后放入砂锅,加入姜片、葱段,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小时,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莲藕在炖煮过程中会释放出丰富的营养物质,汤品清甜,能养胃健脾,缓解秋季消化不适。清炒莲藕则能保留其清脆口感,将莲藕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片刻去除淀粉,锅中放少量油,放入莲藕片翻炒,加入适量醋和盐调味,口感清爽,能促进食欲。

萝卜有 “小人参” 之称,秋季吃萝卜能理气开胃。除了清炒,还可以制作 “萝卜丝肉丸汤”。将萝卜切成细丝,用盐腌制片刻后挤去水分;猪肉馅中加入葱花、姜末、料酒、生抽、淀粉,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制成小肉丸。锅中放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肉丸煮至浮起,再加入萝卜丝继续煮 5 分钟,加入适量盐和香油调味即可。这道汤清淡可口,既能理气,又能补充蛋白质,适合秋季食用。

(三)生津止渴食材:酸甜可口,改善秋季食欲不振

秋季天气转凉,很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葡萄、柚子、山楂等生津止渴的食材,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既能改善食欲,又能补充营养。

葡萄口感酸甜,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制作 “葡萄酸奶杯”。将葡萄洗净去皮,放入杯中,加入一层酸奶,再撒上少量坚果碎,这样的搭配不仅美味,还能为身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改善秋季食欲不振。

柚子富含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是秋季的应季水果。除了直接剥食,还可以制作 “柚子蜂蜜茶”。将柚子皮洗净,去除白色部分(避免苦涩),切成细丝,柚子肉掰成小块。锅中放适量清水,加入柚子皮丝煮 10 分钟,去除苦涩味,然后加入柚子肉和适量冰糖,继续煮 30 分钟,待汤汁浓稠后关火,放凉后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装入密封罐中保存。每天取适量柚子蜂蜜茶,用温水冲泡饮用,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充维生素 C,增强抵抗力。

山楂能开胃消食,适合秋季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山楂洗净去核,与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入少量清水,小火熬煮至山楂软烂、汤汁浓稠,制成 “山楂酱”。平时可以将山楂酱涂抹在面包上,或用温水冲泡饮用,既能改善食欲,又能促进消化。

顺应节气,掌握 “少辛多酸” 的饮食技巧

中医认为 “秋宜收不宜散”,秋季饮食应遵循 “少辛多酸” 的原则,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增加酸味食物的比例,帮助身体收敛肺气,预防因气候干燥引发的不适。很多人虽然知道这个原则,但在实际饮食中却不知道如何操作,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具体的饮食技巧。

(一)减少 “辛散” 食物:明确禁忌,避免加重秋燥

秋季应少吃辣椒、生姜、大蒜、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食材,这些食物容易助热生火,加重秋燥,导致上火、咳嗽、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比如平时喜欢吃辣的人,秋季应适当减少吃火锅、麻辣烫、川菜等辛辣食物的频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吃这些食材。生姜性温,少量食用可以驱寒暖身,比如在煮鱼汤、鸡汤时加入几片生姜,既能去除腥味,又能起到一定的驱寒作用,但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食用。大蒜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秋季适量食用可以预防感冒,但最好不要生吃,可以将大蒜切碎后与蔬菜一起炒菜,或制作成蒜泥酱搭配饺子食用,这样既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又能发挥其功效。

(二)增加 “收敛” 食材:多样搭配,滋养身体

秋季可以多吃苹果、石榴、柠檬、山楂、猕猴桃等酸味食物,这些食物能帮助收敛肺气,滋养身体。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将这些酸味食物融入日常饮食中,进行多样搭配。

苹果是秋季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将苹果洗净后切成小块,与燕麦片、牛奶一起煮成 “苹果燕麦粥”,作为早餐食用,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收敛肺气。也可以将苹果去皮去核后切成片,放入烤箱中烤至两面金黄,制成 “烤苹果”,口感软糯,带有淡淡的甜味,适合作为零食食用。

石榴果肉饱满,酸甜多汁,富含维生素 C 和抗氧化物质。除了直接剥食,还可以制作 “石榴汁”,将石榴果肉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加入少量蜂蜜调味,口感酸甜可口,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充营养。另外,还可以将石榴果肉撒在酸奶、沙拉中,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营养。

柠檬富含维生素 C,是秋季补充维生素的好选择。可以将柠檬切片后泡水喝,加入少量蜂蜜调味,制成 “柠檬蜂蜜水”,每天饮用一杯,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增强抵抗力。也可以在炒菜、凉拌菜时加入少量柠檬汁,代替部分醋,增加食物的酸味,同时补充维生素 C。

均衡营养,科学搭配为过冬打好基础

秋季是身体 “储备能量” 的关键期,此时不仅要注重润燥,还要保证营养均衡,为过冬打好基础。很多人在秋季会盲目进补,导致营养失衡,反而对身体造成负担。作为营养科医师,我建议大家从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方面入手,科学搭配饮食,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一)补充优质蛋白:选择低脂易消化食材,增强免疫力

秋季补充优质蛋白很重要,它能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秋季常见的疲劳感。但要注意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材,比如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

鸭肉性凉,适合秋季食用,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会助热上火。可以制作 “啤酒鸭”,将鸭肉切成块,焯水后放入锅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翻炒片刻,然后加入啤酒没过鸭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小时,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这道菜味道浓郁,肉质软烂,深受大家喜爱。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适合秋季食用。比如鲈鱼,肉质鲜嫩,可以制作 “清蒸鲈鱼”。将鲈鱼处理干净后,在鱼身上划几刀,放入盘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上锅蒸 8-10 分钟,取出后倒掉盘中的汤汁,撒上葱花、姜丝,淋上热油和生抽即可。这道菜清淡可口,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营养,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瘦肉如鸡胸肉、猪里脊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可以将鸡胸肉切成丝,与青椒、胡萝卜丝一起炒制成 “青椒鸡丝”,加入适量盐、生抽、淀粉调味,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猪里脊可以用来制作 “里脊肉丝汤”,将里脊肉丝用淀粉、料酒腌制片刻,锅中放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肉丝煮至变色,加入青菜、香菇片,煮 5 分钟后加入适量盐和香油调味即可。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等,也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可以制作 “麻婆豆腐”,将豆腐切成小块,焯水后捞出备用。锅中放少量油,加入肉末翻炒至变色,加入豆瓣酱、辣椒酱炒出香味,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豆腐块,小火煮 5 分钟,加入淀粉勾芡,撒上葱花即可。豆浆可以作为早餐的饮品,搭配包子、馒头等主食,营养丰富又方便快捷。

(二)搭配粗粮杂豆:替代部分精米白面,调节肠道功能

秋季人体容易出现便秘等肠道问题,适量食用粗粮杂豆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调节肠道功能。可以用燕麦、糙米、红豆、薏米、玉米、小米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融入日常饮食中。

早餐可以选择燕麦片,将燕麦片用开水或牛奶冲泡后,加入少量水果丁、坚果碎,制成 “燕麦水果坚果碗”,营养丰富,饱腹感强,能为一天提供充足能量。也可以用小米、红枣、枸杞一起煮成 “小米红枣枸杞粥”,口感软糯,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午餐和晚餐可以将部分白米饭替换为糙米饭或杂粮饭。比如将大米、糙米、红豆、薏米按照 3:1:1:1 的比例混合,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清水,按照正常煮饭程序煮熟即可。杂粮饭口感丰富,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也可以用玉米作为主食,蒸玉米、煮玉米都是不错的选择,方便又营养。

此外,还可以将粗粮杂豆融入菜肴中,比如 “红豆薏米南瓜汤”,将红豆、薏米提前泡发,与南瓜块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小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这道汤清甜可口,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调节肠道功能。

金秋食养注意事项:细节决定健康

除了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科学的烹饪方法,金秋食养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往往被大家忽视,但却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一)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很多人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过量进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症状。因此,秋季饮食应遵循 “七八分饱” 的原则,每餐不要吃得过撑,尤其是晚餐,尽量少吃,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二)注意饮食温度,避免生冷食物

秋季气温较低,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因此,秋季应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食物的温度也要适宜,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

(三)合理安排饮食时间,规律作息

规律的饮食时间和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秋季应尽量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不利于秋季养生。

(四)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饮食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秋季饮食也应有所差异。比如体质偏热的人,秋季可以多吃一些凉性的食材,如梨、柚子、西瓜等;体质偏寒的人,则应少吃凉性食材,多吃一些温性的食材,如生姜、桂圆、红枣等。如果不确定自己的体质,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营养科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金秋时节,是养生的黄金时期。希望大家能按照这份食养指南,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将科学养生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选择新鲜的食材,到尝试多样的烹饪方法,再到注重饮食细节,让我们一起用健康的饮食方式,呵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的体魄,迎接秋季的美好时光,为过冬做好充分准备,共赴健康之约!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