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两大 “生命枢纽”,寿命竟能有如此改变!这份科学护养指南请收好

人人都在追寻健康长寿的秘诀,有人尝试各种保健品,有人坚持复杂的养生方法,却往往忽略了身体里两个至关重要的 “生命枢纽”。最新权威研究表明,保护好这两个部位,不仅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更能为健康长寿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 7 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上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历时多年,覆盖了 4.5 万名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参与者,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分析参与者血液中的蛋白质数据,精准估算出身体 11 个重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免疫系统等)的 “生物年龄”。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规律:单纯拥有多个 “年轻” 的身体部位,与普通人相比,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在这 11 个部位中,大脑和免疫系统的 “年轻态” 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影响力 —— 它们被证实是延长寿命、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因素。

具体数据更是让人瞩目:大脑保持 “年轻态” 的人群,死亡风险比普通人下降 40%;免疫系统维持 “年轻” 状态的人群,死亡风险下降 42%;而那些同时拥有 “年轻大脑” 和 “年轻免疫系统” 的人,死亡风险更是直接降低了 56%。在长达 17 年的追踪调查中,普通人群的死亡率约为 7.92%,而这部分 “双年轻” 人群的死亡率仅为 3.8%,差距十分显著。这一研究结果,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健康长寿的核心方向 —— 重点守护大脑和免疫系统。

一、让大脑 “逆龄生长”,做好这 4 件事是关键

大脑作为人体的 “司令部”,掌控着我们的思维、记忆、情绪以及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协调运转。一旦大脑开始衰老,不仅会影响认知能力,还会间接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想要让大脑保持年轻活力,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方法,坚持做好以下 4 件事即可。

(一)给大脑补充 “优质燃料”,这些食物要常吃

大脑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充足且优质的营养支持,就像汽车需要优质汽油才能高效运转一样。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为大脑提供全面的营养。

首先,Omega-3 脂肪酸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它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金枪鱼等),建议每周食用 2-3 次,每次 100-150 克。此外,核桃、亚麻籽、奇亚籽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 Omega-3 脂肪酸,可以作为日常零食或添加到饭菜中。

其次,卵磷脂也是大脑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它能够帮助大脑传递信息,改善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鸡蛋黄、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等)是卵磷脂的优质来源。每天吃一个鸡蛋,搭配适量的豆制品,就能为大脑补充足够的卵磷脂。

另外,维生素 B 族对大脑能量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 B 族容易导致大脑疲劳、记忆力下降。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瘦肉(如鸡肉、牛肉、猪肉瘦肉)、坚果(如杏仁、腰果)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 B 族,平时可以多选择这类食物作为主食或加餐。

(二)让大脑 “动起来”,拒绝 “用进废退”

大脑具有 “用进废退” 的特性,就像肌肉一样,长期不锻炼就会逐渐萎缩,而经常使用则能保持活力,甚至不断提升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来锻炼大脑,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一种乐器,或者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如摄影、绘画、编程等)。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接收新信息、建立新的神经连接,这能有效刺激大脑细胞,延缓衰老。

阅读也是锻炼大脑的好方法。无论是文学作品、历史书籍,还是科普文章、专业著作,阅读时大脑需要进行思考、分析、理解和记忆,能够全面调动大脑的各项功能。建议每天抽出 30 分钟到 1 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做一些益智类游戏也能活跃大脑思维,比如 crossword puzzles(填字游戏)、sudoku(数独)、拼图游戏等。这些游戏需要集中注意力,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大脑,增强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

(三)积极参与社交,为大脑注入 “情绪活力”

社交活动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人际交往的快乐,还对大脑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长期缺乏社交,容易导致孤独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刺激,加速大脑衰老;而积极的社交则能帮助我们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为大脑注入 “情绪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寻找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可以多和家人沟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多参加朋友聚会、同学联谊等活动,重拾旧日情谊,结交新朋友;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如书法小组、舞蹈队、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丰富精神生活。

在社交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信息,理解他人的语言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能有效锻炼大脑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感知能力和社交认知能力,对维持大脑年轻态非常有益。

(四)严控慢性疾病,为大脑 “保驾护航”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等慢性疾病,不仅会损害身体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还会对大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神经细胞,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病情控制不佳、进展速度快的人群,后期发生痴呆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因此,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辅助控制病情,减缓疾病进展。

对于尚未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要提高警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大脑健康 “保驾护航”。

二、筑牢免疫系统 “防线”,这 5 个方法要坚持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入侵的重要 “防线”,同时还能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突变的细胞,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一旦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身体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想要保护好免疫系统,让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坚持以下 5 个方法至关重要。

(一)坚持适度运动,激活免疫细胞 “战斗力”

运动是提升免疫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因子,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选择跑步、游泳、健身、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等)等强度稍大的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或身体较弱的人群,则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广场舞等温和的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也要适中。一般来说,建议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45 分钟。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运动时感觉呼吸、心跳明显加快,能够正常说话但不能大声唱歌,身体微微出汗,心率保持在 120-150 次 / 分钟左右为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宜过量,过度运动反而会导致身体疲劳,降低免疫力。

(二)补充优质蛋白质,为免疫系统 “搭建基石”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果身体缺乏蛋白质,免疫系统就无法合成足够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动物性蛋白质:如瘦肉(鸡肉、牛肉、猪肉瘦肉)、蛋类、奶类、鱼虾类等。这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吸收利用率高。建议每天摄入畜禽肉类 40-75 克,蛋类 1 个,奶类 300 克,鱼虾类 40-75 克。
  • 植物性蛋白质:如大豆及其制品(豆腐、豆浆、豆干、腐竹等)、坚果(杏仁、核桃、花生等)、籽类(芝麻、葵花籽、南瓜籽等)等。其中,大豆蛋白质是植物蛋白中营养价值较高的,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补充。建议每天摄入大豆 25-35 克,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还要注意蛋白质的均衡搭配,不要只偏重某一种食物,确保身体能够获得全面的氨基酸。

(三)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减少免疫系统 “负担”

过多的糖分和不良脂肪摄入,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免疫系统的 “负担”,降低免疫功能。

首先,过量摄入糖分(尤其是添加糖,如白砂糖、红糖、果葡糖浆等)会影响白细胞的产生和活性。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当身体摄入过多糖分后,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这会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进而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也会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

因此,我们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等)、糖果、甜点、含糖糕点等食物的食用。在烹饪时,也要尽量少放糖,多利用食物本身的鲜味和天然调味料(如葱、姜、蒜、醋、酱油等)来调味。

其次,过多的不良脂肪(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摄入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内脏、黄油、猪油等)中,反式脂肪则常见于人造黄油、起酥油、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油条等)、烘焙食品(如饼干、蛋糕、派等)中。这些不良脂肪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同时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我们要注意减少不良脂肪的摄入,增加优质脂肪(如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在选择食用油时,优先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并控制油的用量,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 25-30 克。少吃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适量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类等。

(四)保持乐观心态,按下免疫系统 “调节键”

情绪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实际上,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免疫系统的重要 “调节键”。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出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这些物质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长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紧张等)则会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激素(如皮质醇),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当遇到压力、挫折或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如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旅游、运动、与朋友倾诉等。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避免过度纠结于负面事件,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

此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能够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忘却烦恼,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这对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非常有益。

(五)保证优质睡眠,为免疫系统 “充电续航”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恢复的重要过程,对于免疫系统来说,优质的睡眠就像是 “充电续航”,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修复,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多种激素,其中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包括免疫细胞;同时,睡眠还能为免疫细胞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能量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因此,我们要重视睡眠,保证每天获得 7-8 小时的优质睡眠。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打乱作息规律,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外界环境对睡眠的干扰。
  • 睡前避免不良刺激:睡前 1-2 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因为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同时,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过于兴奋的活动。
  • 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可以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脚、听舒缓的音乐、阅读纸质书籍、进行深呼吸练习或冥想等,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为入睡做好准备。

大脑和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 “两大支柱”,保护好它们,就是为健康长寿铺平道路。守护这两个部位,不需要昂贵的成本,也不需要复杂的步骤,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科学的方法。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用心呵护大脑和免疫系统,让健康常伴左右,让长寿不再遥远!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