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百病生”,这是中医领域流传已久的养生智慧。夏季高温多雨,空气中湿度攀升,湿邪之气如同 “隐形杀手”,容易通过呼吸、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再加上现代人夏季偏爱空调房、贪食冰饮雪糕、甜腻外卖,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弱,湿气难以排出,便在体内 “安家落户”。

随之而来的,是晨起困倦乏力、四肢沉重像灌了铅,吃完饭后腹胀不消化,脸上出油长痘、舌苔厚腻,甚至大便黏马桶……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不适,其实都是湿气过重的信号。中医讲究 “药食同源”,比起依赖药物,用日常食材调理更安全温和。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3 种夏季常见的 “祛湿菜”,搭配简单美味的做法,帮你轻松排出体内湿气,找回清爽状态。
第一种:扁豆 —— 健脾化湿的 “夏季宝”
扁豆在夏季菜市场随处可见,价格亲民却暗藏大能量。中医认为,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化解体内湿热,尤其适合夏季暑湿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问题。《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扁豆 “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可见其祛湿功效早有定论。
不过,吃扁豆有个关键注意事项:必须彻底煮熟!生扁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若未煮熟食用,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挑选扁豆时,优先选颜色翠绿、豆荚饱满、无斑点的,这样的扁豆新鲜多汁,口感更佳。
推荐美食:【花蛤拌扁豆】—— 清爽开胃,祛湿不油腻
这道凉拌菜将扁豆的清香与花蛤的鲜咸结合,低脂又下饭,特别适合夏季食欲不振时吃。
- 处理食材:新鲜扁豆 500 克,撕去两端的老筋(筋部纤维粗,影响口感),洗净后切成 5 厘米左右的细丝;花蛤 300 克,放入加了 1 勺盐和 1 滴香油的淡盐水中浸泡 1-2 小时,让花蛤吐尽泥沙,期间可换水 2-3 次,最后端起盆轻轻颠晃几分钟,彻底清理残留泥沙。
- 焯水去腥:锅中加足量清水烧开,放入 1 勺盐和几滴食用油(防止扁豆变色),下入扁豆丝,中火焯烫 3-5 分钟,直到扁豆丝变软、颜色变深绿,用筷子能轻松戳透,说明已完全断生,捞出后立即放入凉开水中过凉,保持脆嫩口感。接着将花蛤倒入沸水中,煮至全部张嘴后关火(未张嘴的花蛤可能不新鲜,建议丢弃),捞出花蛤用清水冲去表面浮沫,剥出花蛤肉备用。
- 调制凉拌汁:碗中放入 3 瓣蒜末、1 勺小米辣圈(不吃辣可省略),加入 2 勺生抽、1 勺米醋、半勺蚝油、少许白糖和 1 勺凉白开,搅拌均匀,让调料充分融合,酸甜咸鲜的口感更适口。
- 混合拌匀:将过凉的扁豆丝和花蛤肉放入大碗中,倒入调好的凉拌汁,用筷子翻拌均匀,最后淋上 1 勺香油,撒上少许葱花点缀,一道清爽解腻的花蛤拌扁豆就做好了,搭配米饭或粥都很合适。
第二种:冬瓜 —— 利水消肿的 “天然利尿剂”
夏季提起祛湿食材,冬瓜绝对是 “热门选手”。它含水量高达 96% 以上,热量极低,却有着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适合体内湿热重、容易水肿(比如早上起来眼皮肿、下午小腿肿)、小便不利的人群。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凉,能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不仅能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还能滋养脾胃,缓解夏季燥热带来的口干舌燥。
挑选冬瓜时,优先选表皮光滑、颜色深绿、瓜瓤紧实的,用手指轻敲冬瓜皮,声音清脆的说明新鲜;如果是切开的冬瓜,要选瓜籽少、瓜肉厚实的,口感更清甜。冬瓜的吃法多样,煮汤、清炒、做馅都可以,其中煮汤最能保留其营养,还能补充水分,一举两得。
推荐美食:【冬瓜排骨汤】—— 滋补不腻,祛湿又养身
这道汤品将冬瓜的清爽与排骨的鲜香融合,汤汁浓郁却不油腻,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帮助排出湿气,适合全家老小一起吃。
- 处理排骨:排骨 500 克,剁成 3 厘米左右的小块,放入清水中浸泡 30 分钟,期间换水 2 次,泡出排骨中的血水(减少腥味)。锅中加冷水,放入排骨、2 片生姜、1 勺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表面浮沫,继续煮 3 分钟,捞出排骨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用温水冲洗可避免肉质遇冷收缩,影响口感)。
- 炒糖色炖排骨:锅中加少许食用油,放入 1 小把冰糖(约 15 克),小火慢慢翻炒,直到冰糖完全融化,变成棕红色且冒泡时,立即倒入排骨,快速翻炒均匀,让每块排骨都裹上糖色(炒糖色能让排骨色泽红亮,增加风味)。接着加入 2 勺生抽、半勺老抽(调色不调味,别放太多)、3 片生姜、1 段葱段,翻炒出香味后,将排骨和调料一起倒入砂锅中,加入足量的热水(水量要没过排骨 3-5 厘米,中途尽量不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 1 小时,直到排骨肉质软烂。
- 加入冬瓜炖煮:冬瓜 300 克,去皮去瓤后切成 2 厘米厚的块(切得太厚不易熟,太薄容易炖烂),待排骨炖至能用筷子轻松戳透时,放入冬瓜块,继续小火炖 15-20 分钟,直到冬瓜变得半透明、用勺子轻轻一压就软,说明已经炖好。
- 调味出锅:加入适量盐(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少许胡椒粉(去腥提鲜),搅拌均匀后关火,撒上一把香菜段或葱花,一道暖心暖胃的冬瓜排骨汤就完成了。喝上一碗,全身都暖洋洋的,湿气仿佛也随着汗水慢慢排出。
第三种:绿豆芽 —— 清热利湿的 “平价小能手”
绿豆芽是夏季性价比极高的祛湿食材,几块钱就能买一大把,做法简单却营养丰富。中医认为,绿豆芽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尤其适合夏季因湿热导致的口舌生疮、便秘、皮肤长痘等问题。而且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C,既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又能补充夏季流失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挑选绿豆芽时,要选芽体粗壮、颜色洁白、根部短小的,避免买芽体发黄、根部过长或有异味的(可能是用激素催发的)。很多人吃绿豆芽会省略 “掐头尾” 的步骤,其实掐掉绿豆芽的头和尾,能去除苦涩味,让口感更脆嫩,颜值也更高,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处理一下。
推荐美食:【绿豆芽炒干豆腐】—— 家常快手,祛湿又下饭
这道家常菜做法简单,10 分钟就能搞定,绿豆芽的脆嫩搭配干豆腐的豆香,咸香可口,特别适合作为日常下饭菜。
- 处理食材:绿豆芽 400 克,掐去两端的芽头和根部,放入清水中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沥干水分能避免炒菜时出水过多,影响口感);干豆腐 1 块(约 200 克),放入沸水中焯烫 2 分钟,去除豆腥味,捞出后放入凉开水中过凉,挤干水分后切成 5 毫米宽的丝;韭菜 1 小把(约 100 克),洗净后去根,切成 3 厘米左右的小段(韭菜易熟,最后放能保持鲜嫩)。
- 炒制调味:锅中加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入 1 小把干辣椒丝(不吃辣可换成葱花),小火炒出香味,接着下入绿豆芽,大火快速翻炒 1-2 分钟,直到绿豆芽变软、略微出水。然后放入干豆腐丝,继续翻炒 30 秒,加入 1 勺米醋(提前放醋能让绿豆芽更脆嫩,还能中和湿气)、1 勺生抽、少许白糖(提鲜增味)、适量盐,翻炒均匀。
- 出锅装盘:最后放入韭菜段,大火翻炒 10-15 秒,直到韭菜变软、颜色变深绿,立即关火(韭菜炒太久会发黄,影响口感和营养)。将炒好的绿豆芽干豆腐盛出装盘,趁热吃口感最佳,脆嫩鲜香,一口下去满是家常的味道。
夏季祛湿小提醒
除了常吃以上 3 种祛湿菜,日常还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偶尔开窗通风;少喝冰饮、少吃甜腻食物,减轻脾胃负担;每天适量运动(比如快走、瑜伽),通过出汗帮助排出湿气。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坚持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理,才能让身体远离湿气困扰,清爽健康过夏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