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稍高别大意,天冷不会自然降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立秋后,虽然暑气尚未褪尽,但早晚温差逐渐开始增大,凉意渐生。换季期间,也有一些误区要注意 ——

有人说:“血压稍高没啥事,天凉了血压自然会降下来的。” 这种说法能信吗?

首先,气温对血压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气温降低时血压升高,气温升高时血压降低。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夏天高温时,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过多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都可以造成血压的下降。但是,单纯依靠气温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来达到调整血压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

长期高血压可以对靶器官造成损害,并且过高的血压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所以,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合理控制血压,保持一个血压的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以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限盐、戒烟戒酒、多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足够睡眠、保持情绪稳定等,都对血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血压稍高,也有风险

血压稍高,看似问题不大,实则暗藏隐患。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 90-139mmHg 和舒张压 60-89mmHg。当血压处于正常高值,即收缩压 130-139mmHg 和 / 或舒张压 80-89mmHg ,就应引起重视。因为这意味着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若血压只是偶尔稍高,可能是测量时紧张、运动后或未充分休息等因素导致,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血压异常。但如果多次测量均处于稍高状态,就不能掉以轻心。长期处于血压稍高的状态,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压力,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天冷,血压不降反升

很多人认为天凉了血压会自然下降,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上,天气转凉时,多数人的血压会升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升高血压。研究表明,气温每降低 1℃,收缩压平均上升 1.14mmHg,舒张压升高 0.58mmHg 。其二,天气变冷,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不足,体重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也会促使血压上升。其三,秋冬季节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偏向高热量、高油脂食物,如火锅、烧烤等,这同样不利于血压控制。另外,在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人体机能受自然规律影响。“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冷使血液流动性减弱,运行不畅,加之阳气不足,气血运行动力减弱,易出现气滞、痰浊、血瘀等情况,引发血压升高。

正确应对血压问题

对于血压稍高的情况,无论是在天气炎热还是寒冷时,都应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持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可有效控制血容量,降低血压升高风险。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控制体重,辅助降低血压。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加重血压异常。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调节,稳定血压。另一方面,要密切监测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更应增加测量频率。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评估以及靶器官损伤情况等,综合判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剂量或频次等。切不可自行停药、减药或盲目相信一些不科学的降压方法,以免导致血压失控,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