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的面试现场,上演了一幕温暖却又充满争议的场景 ——30 名刑满释放人员在此参与面试,最终全部被录用。当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说出 “你们已经为过去的事情付出了代价,不用觉得低人一等,好好干” 这句话时,现场响起了持续时间最长、声音最响亮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这 30 位特殊求职者的鼓励,更是对胖东来这一勇敢举动的肯定,然而,在掌声之外,网络上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关于刑释人员就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风险防范的讨论,正愈演愈烈。

回溯这一事件的源头,早在新乡胖东来 “三胖” 店招工计划公布时,就已埋下伏笔。当时,于东来宣布该店预计招聘 1000 人左右,并特意为有犯罪史的人员预留了 2% 的名额,这一决定在当时就引发了不少关注。随后,胖东来进一步落实这一计划,开设刑满释放人员专属投递通道,接收了 30 份刑释人员简历,最初计划录用 20 人。但在面试当天,于东来却做出了一个超出预期的决定 —— 将 30 人全部录用。这一 “加码” 的善举,让事件的热度瞬间攀升,也让更多人开始聚焦刑释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困境。
刑释人员就业难,早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过往的犯罪记录,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无形的壁垒。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一旦看到 “有犯罪史” 的标注,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拒之门外。这些刑释人员渴望回归社会,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赢得尊重,但却屡屡碰壁。长期的失业状态,不仅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更可能让一些人因看不到希望而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形成 “犯罪 — 服刑 — 失业 — 再犯罪” 的恶性循环。而胖东来的这一举措,无疑为打破这一循环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对于这 30 名被录用的刑释人员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次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一份关于尊严与希望的馈赠。他们终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不用再因为过去的错误而永远抬不起头。
从企业角度来看,胖东来的做法展现了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往往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胖东来却始终将 “以人为本” 的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从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到如今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每一个举动都彰显着企业的温度。于东来曾多次表示:“谁都犯过错,犯的错不一定只是个人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共同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 这份对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的担当,让胖东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事实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非与经济效益相悖。当企业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回馈社会时,往往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这种良好的口碑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胖东来多年来积累的高人气和高忠诚度,与其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密不可分。此次录用刑释人员,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些质疑和风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然而,网友们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网络评论中,大部分网友表示不能理解胖东来的做法,认为刑释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便已经接受过教改,但如果企业管理不当,仍有可能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安全隐患。这种担忧源于对犯罪行为的恐惧和对刑释人员改造效果的不信任。不可否认,确实有少数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后未能坚守底线,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这也让社会对这一群体整体上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网友们的争议,本质上是对社会安全的重视,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担忧。这种担忧值得被正视,而不是简单地被指责为 “冷漠” 或 “偏见”。
那么,如何在给予刑释人员就业机会与防范社会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呢?首先,企业在录用刑释人员后,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胖东来可以对这些刑释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不仅包括业务技能培训,还应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监督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思想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解决。其次,社会也应给予刑释人员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虽然他们曾经犯过错误,但在接受了法律的制裁和改造后,他们理应拥有重新回归社会的权利。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消除人们对刑释人员的偏见和歧视,营造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刑释人员就业的帮扶和指导。可以建立刑释人员就业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加大对接纳刑释人员企业的扶持力度,如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鼓励更多企业像胖东来一样,积极参与到刑释人员就业帮扶工作中来。
胖东来全录 30 名刑释人员的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刑释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复杂态度,也折射出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与平衡。于东来用自己的行动,为刑释人员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也为企业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虽然目前网络上争议不断,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看到这些刑释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积极生活的样子时,那些质疑和担忧会逐渐消散。
这场讨论,不仅让我们关注到刑释人员的就业困境,更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温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重要的是犯错之后能否有改正的机会。胖东来的做法告诉我们,给予他人一次机会,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为社会减少一份风险,增添一份和谐。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帮扶刑释人员的行列中来,用爱与包容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