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岁林朝晖接棒广发银行:国寿系 “新帅” 迎战百亿营收缺口与上市困局

2025 年 9 月 28 日,广发银行干部会议上的人事任免打破了银行业的平静。国寿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林朝晖的上任,为这家总资产达 3.69 万亿元的股份制银行注入了新的变量,也让市场目光聚焦于其如何破解前任王凯任职四年间留下的营收缩水百亿、上市进程停滞等多重难题。在国寿集团 “333 战略” 的蓝图下,这位兼具银行与保险跨界经验的 “70 后” 高管,正站在广发银行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

人事更迭:国寿系全面掌舵,跨界履历成新帅底气

此次高管调整延续了广发银行的 “国寿系” 治理格局。继年初国寿集团董事长蔡希良接任广发银行董事长后,林朝晖的上任标志着该行 “新将帅” 组合正式落位,国寿集团对旗下核心金融平台的掌控力进一步强化。现年 51 岁的林朝晖是目前国寿集团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成员,其履历中跨界金融的特质尤为亮眼。

在加入国寿集团前,林朝晖有着深厚的银行业积淀。他长期就职于建设银行,从基层逐步成长为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期间主导了多项创新实践:推动全辖 400 家网点完成 “无障碍 + 适老化” 改造,制定行业首创的《营业网点无障碍建设专项指引》;在金融科技领域,推进安防物联管理平台试点,借力技术手段强化反欺诈工作,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2024 年 1 月空降至国寿集团后,他迅速适应保险领域,兼任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董事长,分管的团险业务实现短期险保费 131.62 亿元,在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民生保障领域成效显著。

相比之下,前任行长王凯的四年任期充满争议。这位曾执掌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的高管,2021 年初接棒时恰逢广发银行营收处于 805 亿元的历史高点,但任期内营收持续下滑至 2024 年的 692.37 亿元,四年缩水超 112 亿元,降幅近 14%。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 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创下近 17 年来首次双降纪录,叠加 6670 万元的天价罚单和上市进程停滞,最终促成了此次人事调整。

业绩迷局:息差收窄与业务失衡的双重绞杀

林朝晖接手的广发银行,正面临盈利动能衰减与业务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从财务数据看,营收下滑的核心症结在于净息差持续收窄与信用卡业务承压的共振效应。

在银行业整体息差下行的背景下,广发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表现尤为疲软。2022 年至 2024 年,该行净息差从 1.81% 一路跌至 1.54%,不仅连续三年低于上市股份行平均水平,降幅也超出行业均值。息差收窄直接侵蚀了核心盈利空间,而过度依赖信用卡业务的结构缺陷则加剧了营收波动。作为国内信用卡业务的 “老牌玩家”,广发银行曾凭借发卡量优势抢占市场,但近年来却深陷增长瓶颈:2021 年至 2024 年,信用卡发卡增速从 13.48% 骤降至 4.24%,透支余额连续三年下降,不良率却攀升至 2.19%,较上年上升 0.6 个百分点。

为缓解风险压力,广发银行 2024 年启动了大规模不良资产出清,全年 11 次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涉及金额达 327 亿元,其中 7 笔交易由股东关联方接盘,虽短期将不良率压降至 1.53%,但也暴露了资产质量的隐忧。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上半年该行曾实现净利润达成进度目标、不良 “双降” 的阶段性成果,但这一势头能否延续,仍需新管理层给出答案。

上市攻坚:十六年折戟之路能否迎来破局?

在业绩压力之外,广发银行十六年的上市长跑更显曲折。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未上市股份制银行之一,其上市进程堪称银行业的 “持久战”:2009 年首次提出上市计划因股权问题搁置,2011 年 “A+H” 股计划受金融危机冲击夭折,2016 年国寿入主引发股权变动导致进程中止,2021 年辅导备案终止后更是陷入停滞。

如今新管理层到位,上市议题再度升温。从客观条件看,广发银行已具备一定基础:国寿寿险 43.69% 的持股比例形成相对稳定的股权结构,2024 年不良出清与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企稳为财务报表 “卸妆”,而国寿集团 “333 战略” 中 “打造三大新上市平台” 的表述,更被市场解读为包含广发银行的明确信号。但障碍依然存在:监管对银行上市的合规要求持续提升,该行此前因贷款管理、数据报送等问题收到的天价罚单,显示内控合规仍需强化;如何平衡国寿集团与中信信托等股东的利益诉求,也考验着新管理层的协调能力。

转型蓝图:国寿特色与湾区优势的融合试验

面对多重挑战,林朝晖的转型路径已被国寿集团提前定调。在 2025 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广发银行被明确要求 “突出湾区特色、国寿特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特色银行”,战略重心聚焦 “增收、降本、转型、控险、合规” 五大任务。这一方向与林朝晖的履历高度契合,为其施政提供了清晰框架。

在特色化转型方面,林朝晖可依托两大抓手:一是深化 “银保协同”,将国寿集团的保险客户资源与广发银行的信贷服务对接,在养老金融领域形成突破 —— 这与其在建设银行推动适老化改造、在国寿分管民生保障业务的经验一脉相承;二是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借助地域优势拓展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特色业务,与东莞银行等区域同行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内部治理层面,控险与合规将成为改革重点。参考其在建设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强化反欺诈、推进安保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林朝晖或推动广发银行加速风控体系升级,从技术层面解决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同时,优化业务结构势在必行,在信用卡业务去化风险的同时,需培育公司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增长极,缓解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结语:新帅能否改写历史?

林朝晖的上任,既是国寿集团整合金融资源的战略布局,也是广发银行突围困局的现实选择。这位兼具银行实战经验与保险资源视野的新帅,手握三大优势:国寿集团的资本与客户背书、自身在风控与创新领域的积累、行业估值修复的市场窗口。但挑战同样严峻:百亿营收缺口的填补非一日之功,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出清仍需时间,上市进程的推进更是涉及多重利益博弈。

在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广发银行的改革成效不仅关乎其自身命运,更将影响国寿集团金融控股版图的竞争力。林朝晖能否带领这家老牌股份行走出业绩低谷、终结十六年上市长跑,或许在未来两年内便会给出答案。而市场更期待的是,这场人事更迭能真正激活广发银行的内生动力,为股份制银行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样本。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