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新加坡食品饮料巨头星狮集团(Fraser and Neave)的一则人事任命,在消费品行业激起层层涟漪。曾执掌菲仕兰中国三年的行业老将高瑞宏(Rahul Colaco),被正式任命为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将于 10 月 1 日走马上任。这不仅是一位资深职业经理人的 “归位”—— 从苏旭明家族酒企跨界重返熟悉的乳品赛道,更暗藏着泰国 “酒王” 苏旭明商业帝国深耕食品饮料领域的战略野心。

老将出山:27 年行业积淀的 “精准适配”
星狮集团董事会主席 Koh Poh Tiong 对高瑞宏的评价精准概括了此次任命的核心逻辑:”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在品牌建设、推动增长和在不同市场取得成绩方面拥有良好纪录”。这份 “良好纪录” 背后,是高瑞宏近三十年深耕消费品行业的履历沉淀。
1990 年代末,高瑞宏以管培生身份踏入联合利华大门,开启了他在消费品领域的职业生涯。在这家全球快消巨头的十余年里,他遍历个人护理、家庭护理、食品、冰淇淋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先后接触财务、采购、营销等关键岗位,构建起全链条的运营认知。这种跨领域的历练,为他日后驾驭多元化企业埋下伏笔。
2009 年加盟菲仕兰后,高瑞宏的管理才华得到进一步释放。从品牌区域营销总监到区域市场总经理,他在十年间完成职业进阶,并于 2017 年接棒菲仕兰中国区总裁一职。彼时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正值变局:配方注册制落地引发行业大洗牌,”二胎政策” 释放短暂红利,国产品牌加速崛起挤压外资份额。面对复杂格局,高瑞宏推出 “双品牌战略”—— 以美素佳儿抢占高端市场,用子母奶粉下沉低线城市,同时果断从辉山手中收购合资公司全部股份,将一座全资本土奶粉厂纳入麾下,夯实本土化根基。尽管在他 2019 年离任前后,菲仕兰等外资乳企陷入短暂低潮,但这段掌舵经历无疑成为他洞察中国市场的宝贵财富。
离任菲仕兰后,高瑞宏的职业轨迹呈现出跨界与回归的有趣曲线。2019 年他曾短暂担任人工智能科技初创公司高级顾问,2020 年则加入苏旭明家族旗下酒企,先后执掌缅甸 Grand Royal Group、出任泰国 Thai Beverage 国际烈酒业务负责人。这段酒类行业的管理经历,不仅让他深入了解苏旭明商业帝国的运作逻辑,更锤炼了其在跨国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如今执掌星狮集团,对高瑞宏而言既是回归乳品 “老本行”,也是对过往多元化管理经验的全面复用。
百亿盘局:星狮集团的优势与挑战
高瑞宏接手的星狮集团,是一家体量可观但亟待突破的食品饮料巨头。根据 2024 年年报数据,集团全年营收达 21.62 亿新元(约合人民币 119.33 亿元),息税前利润 2.97 亿新元(约合人民币 16.39 亿元),其中食品饮料业务贡献了超过 90% 的营收,堪称集团的 “压舱石”。
乳品业务是星狮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与高瑞宏的专业领域高度契合。自 1959 年涉足乳品行业以来,星狮集团通过持续并购不断壮大,2006 年收购雀巢在东南亚四国的罐装淡奶业务更是奠定行业地位,如今已成为 “东南亚最大的罐装淡奶生产商”。在品牌布局上,集团形成了 “授权 + 自有” 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授权获得雀巢 CARNATION(三花)、BEAR BRAND(熊牌)等国际品牌在东南亚的生产分销权,同时推出自有品牌 “F&N” 淡奶,产品矩阵还涵盖冰淇淋、鲜奶、风味牛奶等多个品类。从盈利贡献看,乳品业务以 56% 的营收占比撑起了 87% 的息税前利润,足见其强劲的盈利能力。
饮料板块则展现出多元化布局的特点,旗下 “100plus 电解质水” 在马来西亚被誉为 “国民级饮料”,同时还覆盖豆奶、气泡水、茶饮料等多个细分品类。但与乳品业务的强势形成对比的是,饮料板块的盈利贡献与其 31% 的营收占比尚不匹配,且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区域布局看,星狮集团呈现 “东南亚为主,中国为辅” 的格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大市场贡献了约 90% 的营收,而中国内地作为关键出口市场,目前业务规模仍显有限。在华布局上,集团通过星狮国际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开展业务,饮料端引入 100plus 电解质水,乳品端推出 F&N 炼乳 / 淡奶,但均未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在电解质水赛道,面对元气森林近 50% 的市场份额和东鹏补水啦 14.93 亿元的半年销售额,100plus 的品牌声量和电商销量都存在明显差距。如何激活中国市场,成为高瑞宏上任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出版印刷业务则是集团的 “拖后腿” 板块,2024 年未能实现盈利,反而对整体利润产生 2 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未来是否调整业务结构值得关注。
幕后大佬:苏旭明的商业帝国与战略意图
星狮集团的发展轨迹,始终与 “泰国酒王” 苏旭明的商业布局紧密相连。这位祖籍广东汕头的潮汕籍富豪,以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构建起横跨多领域的商业帝国,而星狮集团正是其多元化战略中的重要棋子。
苏旭明的创业故事充满潮汕商人的特质 —— 敢闯敢拼、善抓时机。1944 年出生于曼谷唐人街的他,15 岁便踏入社会成为酒厂送货工,17 岁积累起第一笔酒业人脉,28 岁借助岳父的资金支持创办自己的酒厂。凭借对行业的敏锐洞察,他抓住泰国酿酒行业重组机遇,通过并购整合迅速崛起,一手打造的 “象牌啤酒” 成为泰国最畅销的啤酒品牌,最终掌控泰国八成酒业市场,赢得 “泰国酒王” 称号。
在酒业站稳脚跟后,苏旭明开启了跨领域扩张之路。1986 年起,他逆市收购陷入困境的银行、保险企业;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又低价抄底土地、酒店等资产,逐步构建起涵盖酒业、地产、金融、农业等多个板块的商业帝国。如今,其旗下 TCC 集团掌控 300 多家企业,员工超 6 万人,每年向泰国政府缴纳税收达 600 亿泰铢,占全国财政预算的 5% 左右。2025 年 7 月福布斯数据显示,苏旭明年身家达 106 亿美元,位列泰国第三大富豪。
星狮集团的纳入,是苏旭明并购战略的经典案例。2013 年,他最初瞄准星狮集团所持新加坡亚太酿酒(APB)的股权 —— 这家合资公司拥有虎牌、喜力等 40 多个品牌,在 14 国设有 30 家酒厂。虽最终未能获得 APB 股权,但苏旭明顺势发起对星狮集团的全面收购,将其纳入麾下。借助星狮集团的饮料、零售网络,苏旭明成功将象牌啤酒等泰国产品推向更广阔的东南亚市场,实现了资源的协同效应。
如今 81 岁的苏旭明已开启交班进程,2025 年 1 月他正式卸任星狮集团董事会主席,由老臣 Koh Poh Tiong 接任,其子 Thapana Sirivadhanabakdi 则出任副主席。在这一背景下,任命高瑞宏执掌星狮集团,彰显出苏旭明家族的深层战略意图:一方面,借助高瑞宏在乳品和中国市场的丰富经验,激活星狮集团的增长潜力,尤其是突破中国市场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专业职业经理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棋局:高瑞宏的三重考验与破局之道
对于高瑞宏而言,执掌星狮集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将 27 年的行业经验转化为实际业绩,推动这家百年企业实现新增长,考验着他的战略智慧。未来,他或将面临三重关键考验。
首先是核心市场的深耕与升级。东南亚作为星狮集团的 “基本盘”,贡献了 90% 的营收,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乳品领域,如何巩固罐装淡奶的领先地位,同时拓展鲜奶、冰淇淋等增长品类;在饮料领域,如何提升 100plus 等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应对本土品牌的冲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瑞宏或许可借鉴在菲仕兰的品牌运作经验,通过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进一步放大 “东南亚最大罐装淡奶生产商” 的优势。
其次是中国市场的破局。作为星狮集团的关键出口市场,中国市场目前的表现与其潜力极不匹配。在乳品端,F&N 炼乳 / 淡奶主要依赖第三方店铺销售,缺乏品牌认知;在饮料端,100plus 电解质水在 180 亿元规模的中国市场中存在感微弱,远不及元气森林、东鹏补水啦等竞品。高瑞宏可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重构在华运营策略:在乳品领域,依托苏旭明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探索与本土渠道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在电解质水赛道,抓住低糖、功能性等消费趋势,针对性优化产品配方,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铺货打开市场缺口。
最后是集团业务的优化与协同。面对出版印刷业务的持续亏损,高瑞宏需要做出战略抉择:是通过改革实现扭亏为盈,还是果断剥离聚焦核心业务?同时,如何推动乳品与饮料业务的协同发展,共享供应链和渠道资源,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也是其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此外,在苏旭明家族交接班的背景下,平衡企业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协调家族利益与职业经理人决策,同样考验着他的管理艺术。
从联合利华的管培生到菲仕兰中国的掌舵者,从酒类行业的跨界者到星狮集团的新掌门,高瑞宏的职业轨迹始终围绕消费品核心赛道。如今,这位行业老将与传奇潮商的商业帝国强强联手,能否激活星狮集团的增长潜能,书写食品饮料行业的新故事,值得市场期待。而在中国市场这张关键棋盘上,高瑞宏的每一步落子,都将影响着这家百亿企业的未来走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