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超市售卖冷冻 2 年西兰花引争议,真相究竟如何?

近期,“预制菜” 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食品的保质期与保鲜技术成为大众关注焦点。9 月 19 日晚,“冷冻 2 年的西兰花山姆也在卖”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再次将冷冻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价值推到舆论风口浪尖。

事件发酵:山姆卷入冷冻西兰花争议

事情源于消费者发现山姆会员店销售的冷冻西兰花保质期长达 24 个月。在大众传统认知里,蔬菜追求 “新鲜”,通常放置数天的蔬菜便让人觉得不再新鲜,而冷冻两年的西兰花,着实冲击了消费者的固有观念。相关话题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讨论,阅读量短时间内飙升。

部分网友认为,商品明确标注保质期,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在了解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但也有不少网友持反对态度,觉得花着几百元的会员费,本应享受高品质新鲜食材,却买到冷冻两年的西兰花,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认为这与会员服务的价值不匹配。还有家长担忧,冷冻如此长时间的西兰花,给自己的孩子食用是否安全。

山姆回应:速冻技术保障品质

面对网友质疑,山姆一线下门店工作人员迅速作出回应。工作人员称,冷冻蔬菜采用的是速冻技术进行锁鲜,并非普通缓冻。这种速冻技术能使蔬菜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到 – 18℃进行保鲜处理,原理和脱水蔬菜类似。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蔬菜的营养不会流失,也不会变质。工作人员还特别提到,只要小孩不对西兰花过敏,就可放心食用,这 24 个月的保质期和品质均经过科学验证,消费者无需担忧。

山姆客服进一步补充,这款引发争议的 “冷冻混合蔬菜”,包含西兰花、豌豆、胡萝卜等 7 种蔬菜,它们都经过切割、清洗以及单独速冻工艺处理,能有效保证蔬菜口感,且必须在零下 18 摄氏度的环境中冷冻储存。山姆强调,一直严格遵循保质期流程,全力确保在售商品品质,若消费者购买后出现任何售后问题,都可随时联系客服或售后专员处理。

专家解读:营养与安全的科学剖析

对于 “商业速冻食品能不能吃、有没有营养” 等问题,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副主任谢庆超给出了肯定答复。他指出,商业速冻与日常家庭冷冻有着本质区别。商业速冻要求在半小时内使食物中心处温度低于 – 18℃,而普通家庭冷冻食品的冷冻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且温度不够低。不同的冷冻速度对食品品质影响巨大,冻结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解冻后能较好恢复原始状态;冻结速度越慢,越易形成大冰晶,挤压细胞结构,导致解冻后品质严重下降。所以,“商业速冻” 对食品品质和营养造成的影响远小于日常冷冻。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这类长保质期预制菜的加工技术较为成熟,无需添加防腐剂,就如同常见的八宝粥,价格亲民且无防腐剂添加。不过,在口味和营养方面,冷冻蔬菜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确实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流失。他提到,中央工厂的技术水平决定食材营养流失程度,以维生素为例,原本摄入 500 克新鲜食材可达到国家膳食标准,若为冷冻两年的食材,可能需摄入 800 克才行。

北京营养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从专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果蔬放冰箱冷藏比室温下营养损失慢,但仍会有损失,有条件时,果蔬现买现吃最佳。若需长时间囤果蔬,商业速冻果蔬是不错选择。商业速冻果蔬在冷冻前会进行漂烫步骤,虽这一步会造成约 20% 的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但能使酶失活,延缓后续营养损失。处理后再进行低温速冻,能极大延缓维生素损失,储存数月至一年,营养损失未必比冷藏一周多。

消费者诉求:知情权与选择权需保障

此次山姆冷冻西兰花事件,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知情权的强烈诉求。消费者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或冷冻食品,只是希望商家能清晰、明确地告知产品信息,让自己在消费过程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预制菜的定义和监管作出明确规定。未来,餐饮行业在食材使用方面,无论是预制菜还是冷冻食材,都需进一步规范,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西贝和山姆的冷冻西兰花事件,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唯有以诚信为本,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长久信任与良好口碑。这场关于冷冻西兰花的争议,也让我们看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高度关注,以及对餐饮行业更加透明、规范发展的迫切期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