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澄清:洛尔类药物与心脏病风险的真相

有位老年朋友忧心忡忡地找到我,称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宣称新研究表明服用洛尔类药物会致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飙升 120%。这一说法让他焦虑不已,毕竟他一直依靠美托洛尔控制病情,此刻不禁对自己的用药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甚至纠结是否该换药。我迅速安抚他的情绪,并明确告知他,这其实是对研究结果的严重误读。该项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比较各类降压药物对心脏的保护功效,而非证明洛尔类药物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所以,他完全无需过度担忧,只要遵照医嘱,洛尔类药物仍可安心服用,无需换药。

这位朋友提及的研究,正是发表于《BMC Medicine》的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干预策略研究(STEP 研究)。作为一项基于中国本土的大规模临床试验,STEP 研究深入剖析了在血压控制达标的情况下,不同降压药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选取了沙坦、地平、噻嗪类利尿剂、洛尔这 4 种常见的降压药物,在收缩压达标的基础上,对服用不同药物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显示,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沙坦效果最为显著,风险降低 45%;地平次之,风险降低 30%;利尿剂则呈现中性效果,风险未升未降;而洛尔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却意外升高了 120%。

乍看这一数据,不少人或许会像这位老年朋友一样,心生恐惧,认定洛尔类药物会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错误解读。洛尔类药物绝非心脏病的诱发因素,相反,它具备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脏耐力等多种有益功效,在冠心病、过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用洛尔类药物的人群,本身往往就是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群体,这一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 “适应症偏倚”。也就是说,在研究起始阶段,由于药物适应症的筛选,使得这部分人群相较于使用其他降压药物的人群,本身就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从而造成了研究结果的假象。

众多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本质上是对群体数据的分析,且极易受到基础疾病、年龄、体重、性别、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多种混杂因素的干扰,难以直接作为个体用药的精准指导。治疗高血压,需高度重视个体化差异,做到因人而异、精准用药。“降压治疗的获益,归根结底源自血压的有效降低”,牢牢控制血压,始终是降压治疗的核心任务。在实际治疗中,沙坦、地平等药物通常可作为初始治疗的首选;若患者属于容量型高血压或盐敏感性高血压,可考虑在沙坦、地平的基础上联用利尿剂,以增强降压效果。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动过速等病症的患者,洛尔类药物依旧是治疗的关键用药,并且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协同发挥作用。然而,倘若患者仅仅是单纯性高血压,并无心脏相关疾病,那么一般不建议选用洛尔类药物。

综上所述,洛尔类药物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所谓 “增加心脏病风险” 不过是 “适应症偏倚” 导致的错误认知。群体观察性研究结果无法直接套用于个体用药指导。药物的使用务必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若对用药存在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