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虾 + 毛豆” 能狂瘦?小心越减越肥!

“‘大虾毛豆减肥法’效果比不吃不喝还好,不运动就能快速掉秤!”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一种 “大虾毛豆减肥法”,很多人声称:“吃水煮大虾和毛豆,不动也能快速瘦,效果比不吃不喝还好。” 不少网友看后跃跃欲试。这种做法真的靠谱吗?专业人士表示,这种减肥方法本质是极低碳水的节食,初期减重多为水分和肌肉流失,而非脂肪。长期使用该方法减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基础代谢降低,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反弹,甚至还会超过原来的体重。

“大虾 + 毛豆” 真能轻松瘦?别想得太简单!

“大虾毛豆减肥法” 之所以会有很多人愿意尝试,主要是因为它的核心吃法极其简单:白天只吃 1~2 斤水煮大虾,不加任何高热量调味;晚上只吃 250 克水煮毛豆。乍一看,大虾高蛋白、低脂肪;毛豆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这组合似乎是 “健康减肥” 的方式。但实际上,这套食谱就是极端节食 + 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在减肥这件事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热量。来计算一下一天 “大虾毛豆日” 的总热量:大虾按中间值 750 克计算,去壳后虾仁约 500 克(可食部 67%)。每 100 克水煮大虾热量约为 90 千卡,总计约 450 千卡。250 克水煮毛豆(带荚),可食部分约 130 克(可食部 53%)。每 100 克毛豆仁热量约为 131 千卡,总计约 170 千卡。两者相加,一天的总热量摄入大约只有 620 千卡!

一个成年女性的基础代谢率通常在 1020~1190 千卡,成年男性则更高。而 “大虾毛豆减肥法” 的热量,也就只有躺着不动一天所需能量的一半。并且,每日能量摄入<800 千卡,属于极低热量饮食。当身体突然面临如此巨大的能量缺口时,便会启动 “适应性产热” 的自我保护机制。意思是,身体会误以为正遭遇生存危机,为了活下去必须要降低基础代谢。这意味着,即便是躺着 / 坐着不动,消耗的能量都比基础代谢率正常或较高的人更少,减肥会越来越难。

快速掉秤是假象,实则危害大

很多人尝试后兴奋地发现,自己的体重掉了好几斤。但其实,这减少的重量绝大部分都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和对健康十分重要的肌肉。当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主食、水果、糖等)的摄入时,身体会开始消耗 “糖原”。糖原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是身体储存能量的一种方式,1 克糖原会结合 3~4 克的水。所以当消耗 1 克糖原时,这些水分也会快速被排出身体,导致体重秤上的数字骤降。

同时,也会导致身体肌肉的流失,虽然 “大虾 + 毛豆” 看起来蛋白质足够,但仍然保不住肌肉。因为,虽然摄入的蛋白质足够,但 “大虾毛豆减肥法” 摄入的热量太低了,身体不得不让蛋白质去供能,而不是去保持肌肉。这就是身体的 “糖异生”,将蛋白质转化为了葡萄糖。也就是说,吃进去的蛋白质不仅没保住肌肉,反而被身体当作低效燃料烧掉了。而身体原有的肌肉在不断分解,肌肉的流失也会进一步拉低基础代谢。

长期坚持这种减肥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可不只是体重反弹这么简单。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大脑会缺乏能量来源,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同时,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也严重不足,可能导致脱发、皮肤变差、免疫力下降。突然大量摄入高蛋白的大虾,会给胃肠道带来巨大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含氮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显著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对于有潜在肾脏问题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另外,还要特别提醒一点:首先,用了这种方法也不一定就会瘦,还可能饿得不行;其次,晚上吃 250 克水煮毛豆,可能会让人放一宿的屁,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睡眠质量。这是因为毛豆含有较多的大豆低聚糖,人体缺乏分解它的酶,这些糖会原封不动地进入大肠,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或排气增多。

不过,虽然不建议采用只吃大虾毛豆的极端减肥方式,但平时还是推荐常吃大虾和毛豆的,它们是很不错的减肥搭档。大虾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毛豆则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二者都能提供较强的饱腹感,稳定血糖,避免暴饮暴食。

这些减肥小技巧,可适当尝试

既然 “大虾毛豆减肥法” 的邪修之路不通,那就换条路试试。下面这些减肥方式,不仅听起来有趣,背后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撑腰,可以试试。

将盘子换成蓝色的,这招可以理解为 “视觉欺骗术”。2013 年发表在《食欲》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综述提到,颜色确实会影响食欲。大自然中几乎没有蓝色的食物,所以会导致人们的食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减退,同时色温较冷,有 “抵抗” 的心理感受。而橙色、红色、黄色会让人食欲旺盛。

如果你是右撇子,就换左手吃饭;左撇子则用右手。我们的大脑接收到 “饱了” 的信号需要大约 20 分钟,用不习惯的手吃饭,动作自然会笨拙、缓慢,每一口饭都需要更长时间。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进食过量,还能细嚼慢咽。

换小一号的饭碗,小一号的盘子。这是经典的 “德勃夫错觉” 应用,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同样的饭量,放在大碗里显得少得可怜,而放在小碗里则堆得满满当当,给人一种 “我已经吃了好多” 的满足感。

用眼罩蒙住眼睛吃饭(请在安全环境下尝试)。2016 年发表在《食物质量与偏好》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蒙眼进食会比正常进食的摄入量少 9%,但蒙眼的人自认为比实际吃的要多 88%,并且蒙眼吃的组食欲较低。

当有吃的欲望时,立刻原地来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比如 20 秒开合跳 + 10 秒休息,重复几组。2014 年发表在《运动医学》上的一篇研究发现,急性运动可能会抑制酰化生长素释放肽(促进饥饿感)的水平,同时增加饱腹感激素(PYY、GLP-1、PP)的水平,从而影响食欲,这可能导致急性运动后食物和饮料摄入量的改变。不过,高强度运动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量力而行。

饭前或者想吃零食的时候,嚼一片无糖口香糖。持续的咀嚼动作会促进 GLP-1 的分泌(一种重要的饱腹感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食欲。2011 年英国的一项发表在《食欲》上的研究显示:两餐之间嚼口香糖至少 45 分钟能抑制食欲。不过,这个方法有小小的 “副作用”:长期过度咀嚼可能会让咬肌变得发达,一不小心练出线条分明的 “国字脸”。如果很介意脸型,这招就要慎用。

看着镜子里自己吃东西的样子,照镜子吃饭会改变人的自我认知,影响进食行为。

记住,只要是食谱中没有主食、搭配不均衡,只有一两种单一食物,且全天热量摄入不超过 800 千卡的减肥方法,都应该谨慎尝试。凡是听起来过于轻松、违背常理且承诺 “快速有效” 的,几乎都是陷阱。科学减肥无捷径,均衡饮食与合理运动才是永恒真理。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