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岁华裔成福布斯 400 最年轻亿万富翁,靠 AI 狂赚 180 亿美金

在纽约第九大道那奢华的三层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内,一位身着普通、气质独特的男子正静静地坐在角落。他,就是 Edwin Chen,一个在 AI 领域掀起巨浪,却又极为低调的人物。37 岁的他,刚刚以 180 亿美元的身价,成为美国《福布斯 400》榜单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然而,这看似突如其来的荣耀背后,实则是多年的厚积薄发与独树一帜的坚持。

福布斯 400 富豪榜中的 “新面孔”

Forbes 400(福布斯美国 400 富豪榜),作为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发布的重磅榜单,专门罗列美国境内最富有的 400 位个人 ,并依据净资产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在这个汇聚了无数商业巨擘、投资大鳄的榜单中,年龄与财富似乎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去 25 年间,福布斯 400 富豪榜成员的平均年龄从 61 岁攀升至 70 岁 ,远高于美国人的平均年龄。而如今,Edwin Chen 的出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份常规。

若按照年龄排序,Edwin Chen 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 “新星”。在他之后的 Lukas Walton,虽同样年轻且身家不菲,但他的财富更多源于继承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遗产。而若以净资产排序,排名前 15 的富豪中,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以及马斯克等科技界传奇人物,尽管他们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却都已年过五旬,没有一人能在年龄上与 Edwin Chen 匹敌 。更具戏剧性的是,在福布斯 400 最新的榜单中,Edwin Chen 甚至一开始连头像都没有,这足以见得他此前低调到了何种程度 。

低调前行,铸就 AI 数据标注帝国

Edwin Chen 此前的低调,近乎到了 “无人认识” 的地步。即便当 Scale AI 的 Alexander Wang 被 Meta 重金收购,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时,Edwin Chen 和他的公司依旧隐匿在幕后,鲜为人知 。但随着 AI 行业的迅猛发展,数据标注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dwin Chen 和他一手打造的 Surge,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Edwin Chen 的职业生涯起步于谷歌、脸书和推特(现 X)等科技巨头公司。在 AI 革命的浪潮悄然兴起之际,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数据标注领域的巨大潜力,并毅然决然地创立了数据标注公司 Surge。与众多创业者不同的是,Edwin Chen 拒绝了 VC 融资,选择用自己在谷歌等公司打工多年积攒的 “几百万” 积蓄,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 。他对硅谷那种充满 “地位游戏”、将初创公司视为 “快速致富计划” 的氛围深恶痛绝 ,也反感筹集大量资金后不得不进行的大规模超额招聘行为。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公司发展的畸形。

Surge 在他独特理念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公司规模仅有 250 名员工,涵盖全职、兼职和顾问,与竞争对手 Scale AI 相比,员工数量仅为其四分之一 ,但在营收上却实现了反超。自 2020 年成立以来,短短不到五年时间,Surge 在 2024 年的营收已飙升至 12 亿美元 ,客户名单更是星光熠熠,谷歌、Meta、微软以及 AI 实验室 Anthropic 和 Mistral 等行业巨头均位列其中。更令人惊叹的是,公司几乎从创立首日起就实现了盈利 。基于如此出色的业绩表现,Surge 的估值目前已高达 300 亿美元 ,而 Edwin Chen 手中持有的约 75% 股份,估值约 180 亿美元 ,这也正是他能跻身福布斯美国 400 富豪榜的关键所在。

独特模式,改写数据标注行业规则

在数据标注领域,传统的模式往往是雇佣全球欠发达国家的人员,以极低的报酬让他们从事简单、重复的图像识别等标注工作,比如区分猫和狗。但 Edwin Chen 深知,这样的模式难以满足 AI 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更无法让 AI 真正学会 “人类的复杂性、人性的丰富性” 。

因此,Surge 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标注模式。Edwin Chen 邀请了来自斯坦福、普林斯顿和哈佛等顶尖学府的教授,参与到 AI 的训练工作中,希望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将复杂的人类思维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转化为支撑大语言模型的 0 和 1 代码 。同时,他还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招募了超过百万名零工工作者 。这些工作者的任务并非简单的图像标注,而是遵循一套精心设计的指令,与在线聊天机器人进行深度互动。他们可能需要尝试诱导聊天机器人输出错误或有毒回复,然后撰写更好的回应;或者需要比较不同 AI 对同一问题的回复,并详细解释为何某一回复更优 。

这种独特的模式,让 Surge 在数据标注行业脱颖而出。按收入计算,Surge 目前已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Scale AI、Turing、Mercor 和 Invisible AI 等竞争对手正奋起直追。尽管如此,Edwin Chen 坚信,Surge 凭借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深厚的技术专长,将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他认为,当下的 AI 模型存在被错误目标优化的问题,而 Surge 有责任引领行业走向正确的方向 。

数学怪才的逐梦之路

Edwin Chen 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佛罗里达州的水晶河长大,这座人口仅 3400 人的墨西哥湾沿岸小城,以海牛和退休人士闻名,与科技亿万富翁似乎毫无关联 。他的父母从台湾移民到美国,经营着一家中泰美式餐厅,少年时期的 Edwin Chen 便在餐厅帮忙。但他的内心,却对语言与数学之间的关联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坦言:“我一直对语言的数学基础很着迷。” 小时候的他,怀揣着学习约 20 种语言的梦想,并且热衷于拼字比赛 。

在数学学习上,Edwin Chen 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八年级时,他便已学习微积分 ,随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精英寄宿学校乔特中学最后两年的全额奖学金。在乔特中学,他修完了学校所有的数学课程后,高三大部分时间都在耶鲁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之后,他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并共同创立了语言学社团。在大学期间,他甚至尝试实行多相睡眠计划,将睡眠分割成多次短时休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 。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Edwin Chen 先后在推特、谷歌和脸书工作,在这些公司里,他主要负责涉及内容审核和推荐算法的相关职位 。也正是在这些工作经历中,他深刻地认识到,大规模获取高质量人工标注数据的困难,而这也成为了他创立 Surge 的重要契机 。

坚守自我,拒绝上市的创业者

如今身为亿万富翁的 Edwin Chen,生活却依旧保持着低调与简朴。他是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天坚持步行两万步,他认为在纽约街头漫步时,最能激发自己的灵感 。每周一两次,他还会在午夜时分漫步至时代广场,感受那里浓缩的人间百态 。

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上,Edwin Chen 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想让公司上市 。在他看来,上市公司往往会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发展。他更愿意将精力集中在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标注服务 。

在业务拓展方面,Edwin Chen 也采取了别具一格的策略。他摒弃了传统的销售与营销手段,而是通过自己广受欢迎的数据科学博客,与客户进行沟通 。这个博客是他在十多年前利用业余时间创建的,没想到却成为了 Surge 吸引客户的重要渠道 。Surge 的首批客户,正是通过这个博客了解到公司,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 。他还尝试直接向科技公司的数据科学家进行推广,因为他相信这些专业人士能够精准识别 Surge 数据的高质量,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费用 。

面对挑战,坚信人类的不可或缺

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像 Surge 这类数据标注企业面前:是否会有一天,AI 不再需要人类进行数据标注?据 Meta 研究人员透露,今年四月发布的 Llama4 等模型,已开始大量依赖 AI 自主生成和标注数据,即所谓的合成数据 。

面对这一趋势,Surge 采取了一种人机协同的变通方案:由 AI 生成数据并自行标注,然后由人类对其表现进行评估 。Edwin Chen 坚信,人类在 AI 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指出,当人类与 AI 协同工作时,所能创造的价值远超任何一方单独行动。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行业未来更加倾向于机器自我训练,那么这必将对 Surge 的盈利空间产生影响 。不过,即便面临诸多挑战,Edwin Chen 依旧对 Surge 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将继续带领 Surge,在 AI 数据标注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