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出禁令:五角大楼被禁采购中国 OLED 显示屏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科技界和国际政治领域的广泛关注。美国国会众议院上周通过了一项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该修正案可能禁止五角大楼从所谓 “有中国或俄罗斯官方背景” 的企业购买数字显示器及相关技术,其中特别针对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技术。这一举措再次凸显了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无端打压,其背后的理由牵强附会,难以服众。

该修正案由美国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奥斯汀・斯科特提出。根据修正案内容,五角大楼将被严格禁止从美国定义的 “敌对政府” 支持的公司购买 OLED 显示屏及技术。斯科特宣称,依赖来自 “敌对来源” 的技术构成了 “国家安全风险”。他还特别指出,“这些技术是关键军事装备的支柱,从驾驶舱显示器到士兵佩戴系统,我们对‘敌对来源’的依赖对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技术主权构成明显风险” 。然而,这种说法毫无事实依据,纯粹是美国为了推行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而编造的借口。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 OLED 显示屏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广泛认可,并非是因为所谓的政府支持而获得优势。中国的 OLED 产业发展是众多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企业大量投入研发以及市场竞争推动的结果。美国以 “国家安全风险” 为由禁止采购,本质上是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粗暴践踏。

回顾 9 月早些时候,众议院以 231 票对 196 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新版国防授权法案(NDAA)。该法案批准了近 9000 亿美元的巨额军费开支,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条款,包括为军人加薪 3.8%、简化军备采购流程、增加人工智能研究投入等。而此次禁止采购中俄数字显示技术的修正案在众议院获批后,若未来在参议院表决通过,将被正式纳入国防授权法案。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美国正在试图通过立法的形式,系统性地构建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封锁网。

值得注意的是,斯科特提出的这项修正案范围比早期版本更为广泛。在早期版本中,五角大楼只是被要求审查其显示器供应商中是否包含所谓 “有中国军方背景的” 企业,而如今则直接上升到全面禁止采购的层面,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紧张局势。

近年来,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频繁以所谓 “国家安全” 为幌子,人为设置重重壁垒,试图打压中国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之前对华为、中兴等通信企业的制裁,还是对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无端指责,都充分暴露了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狭隘心态和霸权行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长期以来,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打压遏制他国企业,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方也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并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从全球 OLED 产业格局来看,中国显示器制造商在液晶显示屏市场取得优势地位后,正积极向 OLED 领域进军,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英国《金融时报》去年报道称,中国已取代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市场研究公司 CINNO Research 去年 7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公司占全球智能手机 OLED 面板出货份额的 50.7%,同比增长 10.1 个百分点,而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等韩企的份额则降至 49.3% 。韩国《经济日报》也曾报道,韩国企业在 OLED 技术投资方面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引发了对韩国企业可能无法抵挡中国在 OLED 市场崛起的担忧。这一系列数据和报道都充分证明了中国在 OLED 技术领域的实力提升是基于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并非如美国所污蔑的那样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美国此次禁止五角大楼采购中国 OLED 显示屏,不仅无法实现其所谓保障 “国家安全” 的目标,反而可能对美国自身的军事装备发展和相关产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美国军方可能会因为失去中国优质且价格合理的 OLED 显示屏供应,而面临装备成本上升、技术更新换代受阻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一禁令也可能影响美国相关产业与全球产业链的合作,破坏美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声誉和形象。

美国禁止五角大楼采购中国 OLED 显示屏的行为,是其出于政治目的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又一次恶意打压。这种罔顾事实、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全球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认清美国此举的本质,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开放的全球科技产业生态环境。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