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天的脚步悄然来临,气候逐渐转凉,环境湿度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期,我们的身体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调整。不少朋友可能已经察觉到,早晨起床时头脑昏沉,白天工作或学习时容易犯困,大便常常黏在马桶上难以冲净,甚至小腿也有发沉之感,仿佛灌了铅一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有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 “湿气重” 的信号。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秋季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脾胃功能也随之减弱。此时,若饮食上不加注意,就极易导致湿气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各种不适。而很多人或许并不清楚,一些平日里看似健康的水果,在秋季食用时若不加以节制,反而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尤其是以下这三种水果,入秋后一定要控制食用量。
芒果,甜蜜但湿热
芒果以其香甜多汁的口感,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堪称水果中的 “人气王”。然而,在中医理论中,芒果却被归为 “湿热型” 水果。进入秋季后,人体脾胃的运化能力有所下降,若是在此时过量食用芒果,其中所含的大量糖分以及本身的湿热属性,就会在体内逐渐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首先,湿热之气容易向上熏蒸,导致口腔出现黏腻感,舌苔变得厚腻,即便多次刷牙,这种不适感也难以消除。其次,脾胃被湿热所困,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腹胀的症状,而且大便也会变得黏腻,总是黏在马桶上,给清洁带来困扰。此外,湿热还可能通过皮肤表现出来,使得面部、背部等部位的油脂分泌异常旺盛,痘痘也可能因此 “找上门来”。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每次食用中等大小芒果的 1/2 左右较为适宜。而对于脾胃虚弱,例如经常腹泻、食欲欠佳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芒果的摄入量,最好选择在白天食用,以避免晚上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时,加重脾胃的负担。
冰西瓜,寒凉伤脾
在炎炎夏日,冰西瓜无疑是消暑解渴的绝佳选择,一口下去,清凉之感瞬间传遍全身。然而,进入秋季后,若是还一味贪恋冰西瓜带来的凉爽,那就可能给身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西瓜本身就属于寒性食物,经过冰镇后,其寒性更是大大增强。而脾胃向来喜温怕寒,过量食用冰西瓜,会直接对脾胃阳气造成损伤。
当脾胃阳气受损后,水湿的运化功能就会出现失常。原本应该被正常代谢排出体外的水液,会在体内滞留,进而形成湿气。在症状表现上,轻者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寒凉的西瓜刺激了肠胃,导致肠胃发生痉挛性疼痛,大便也变得溏稀。重者则可能出现手脚发凉、身体沉重的情况,这是由于阳气受损,无法有效抵御外界的寒湿之气,湿气在体内积聚,使得整个人仿佛被 “湿毛巾” 包裹,浑身乏力。
倘若在秋季实在想吃西瓜,建议选择常温的西瓜,并且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1-2 小块(大约普通碗的一半)即可。对于体质偏寒,比如平时就比较怕冷,女性在月经期容易痛经的人群,最好还是避免食用西瓜。
荔枝,温补过头,反而 “助湿生热”
荔枝性温,许多人认为它适合在秋冬季节食用,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体容易出现 “外燥内湿” 的情况。此时若过量食用荔枝,其温热的特性会在体内进一步加重湿热。
具体表现为,由于温补过度,体内的津液会被过度消耗,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等类似 “上火” 的症状,但这其实是一种 “假上火”。在排泄方面,湿热下注会影响排泄功能,导致小便发黄、大便干结。同时,湿热还会扰乱心神,使人出现失眠、心烦等情绪问题,睡眠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荔枝的含糖量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来说,更要严格控制荔枝的摄入量。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每天食用荔枝的数量也不宜超过 10 颗。
秋季吃水果,记住 3 个原则
选对 “性味”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需要补充水分和营养,但在选择水果时,应尽量挑选平性或微温的水果。例如苹果,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大多数人在秋季食用。葡萄同样是秋季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补气血、强筋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柚子则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的功效,其性平和,有助于缓解秋季的干燥症状。而像前文提到的芒果、西瓜、荔枝等寒凉或湿热的水果,应尽量少吃。
控制量
水果虽然富含营养,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食用,更不能将其当作主食。一般来说,每天摄入 200-300 克水果即可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大约相当于 1 个苹果加上 10 颗葡萄的量。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水果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减半,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注意温度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肠胃对寒冷的刺激更加敏感。因此,要避免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因为冰冷的水果会对肠胃造成强烈刺激,影响消化功能。可以提前半小时将水果从冰箱中取出,使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后再食用。或者将水果用温水泡热后食用,这样既能保证水果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又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饮食 + 运动双管齐下
除了在水果选择上多加注意外,在日常饮食中,还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比如山药,它既是食材又是药材,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无论是煮粥还是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薏米则被誉为 “祛湿神器”,它能够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将薏米煮水饮用或者与红豆一起熬制红豆薏米粥,都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湿气。红豆同样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与薏米搭配相得益彰。南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作用,而且南瓜性温,适合大多数人在秋季食用,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湿气排出。
同时,要尽量少吃油腻和甜食。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进而加重体内湿气。甜食则容易生痰助湿,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周保持 3-4 次有氧运动。快走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运动方式,它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功法,动作柔和缓慢,能够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祛湿的作用。通过练习八段锦,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身体排出湿气,让身体更加轻盈。
此外,作息对于改善湿热体质也至关重要。早睡早起是关键,熬夜容易损伤脾胃,而脾虚又会进一步加重湿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晚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更好地应对体内的湿气问题。
秋季是调理身体的关键时期,在水果的选择和食用上,我们不能仅仅只追求口感,更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以及季节特点,做到合理饮食。同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远离湿气,让身体在秋季保持轻松健康的状态,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季节变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