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行业的版图中,携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期这家在线旅游巨头却深陷舆论漩涡,先后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其背后折射出的 “二选一”、高佣金等问题,正引发整个行业的深刻反思。

2025 年 9 月 17 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行政约谈。经调查核实,携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早在 8 月 5 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就已集中约谈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彼时 “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 等问题就已被通报。
携程的 “二选一” 策略,在酒店行业引发了强烈不满。众多商家反映,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需将价格比美团低 5%;而特牌要求更为苛刻,一旦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 等线上品牌存在报价,即便代理报价也不行。这种变相的 “二选一”,严重剥夺了酒店的经营权与定价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失去自主性。
与 “二选一” 相伴的,是携程高昂的佣金。目前携程佣金率普遍为 12%-20%,特牌商家 15%-20%,部分稀缺资源甚至达 30%。除了佣金,酒店若想在携程平台获得更多流量,还需购买各类推流产品。如 “金字塔” 点击付费,“云梯” 则需提高佣金比例,还有 “竞争圈”“首页搜索” 等。不少商家表示,一旦停止充值烧流量,订单量便会大幅下滑,这使得携程的实际成本远高于基础佣金率。
以北京统计局数据为例,2025 年上半年,北京 1613 家酒店总利润额仅 5980 万,而携程今年二季度净利润高达 48 亿元,平均每天净利润 5333 万。在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总和仅 18.3 亿的情况下,携程的巨额利润显得格外刺眼,这也难怪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
在众多引发争议的举措中,携程的 “调价助手” 尤为引人关注。这一内置在商家版后台的程序,可定期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产品价格。一旦发现某酒店定价比其他平台高,便立即自动调低酒店底价或让产品参加促销活动。与其他平台定期协商定价不同,携程的调价系统往往强制改价。据澎湃新闻报道,有商家一天内被携程系统自动调价超 5 次。贵阳中华中路一家酒店负责人称,酒店定价 210 元 / 房,携程 “调价助手” 私自改成 180 元 / 房,且未通知酒店。这种私自调价行为,不仅引发酒店与消费者纠纷,还让酒店无奈低价售房,严重损害了酒店利益。
更让商家无奈的是,“调价助手” 的关闭按钮形同虚设。虽后台有关闭选项,但需业务经理审核,且即便关闭成功,没过几天又会自动打开。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 “携程调价助手” 的投诉多达一百多条,“未经同意开通、关了又自动开” 的情况屡见不鲜。
携程之所以如此强横,源于其在酒店行业强大的先发优势。多年深耕积累的稳定客源流量,加之通过金牌、特牌进行变相二选一合作,给予核心商户流量倾斜,使其形成了难以复制的资源壁垒和议价能力。但这种排他式模式,与阿里巴巴、唯品会曾经在传统电商领域实施的 “二选一” 类似。在 2021 年阿里巴巴、唯品会分别因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被处罚后,携程却仍继续此类排他合作,令人深思。
携程的种种行为,不仅伤害了酒店商家,也间接影响了消费者体验。酒店为应对高昂平台费用,不得不降本增效,这使得消费者入住时,可能会发现欢迎果盘缩水、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长此以往,整个酒店商业生态将面临严重危机。一个健康的平台生态应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任何一方利益受损,都可能导致生态失衡。
如今,携程被约谈,这是监管部门对行业乱象的有力回应。但对于酒店行业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酒店老板们期待的,是整个酒店商业生态回归理性,定价权和经营权能真正回到酒店手中。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打破不合理的规则,构建公平、透明、共赢的市场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