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新本田飞度的实车谍照于 9 月 23 日曝光,“像老头乐” 的吐槽迅速席卷评论区。分体式大灯显得呆滞,15 英寸小轮毂与车身比例失衡,曾经的 “平民超跑” 如今竟与低速代步车产生联想。更刺眼的是销量数据:2025 年 8 月仅售 23 辆,较 2021 年近 10 万辆的巅峰战绩判若云泥。这款累计销量破 130 万辆的传奇小车,正以惨烈的姿态告别舞台,其背后是燃油车时代的落幕与电动化浪潮的不可逆。

全新飞度的设计争议,早已埋下用户失望的伏笔。根据申报信息,新车长宽高增至 4169×1694×1537mm,轴距却仍维持 2530mm 的 A0 级标准,车长增加未优化比例,反而放大了视觉短板。上方贯通式黑色饰条搭配下方局促的大灯组,被网友调侃 “像没睡醒的熊猫”;185/60 R15 的轮胎尺寸,在同级别国产电动车普遍搭载 16-17 英寸轮毂的当下更显寒酸。唯一保留的多边形尾灯,成了老车主仅存的情感连接。
动力系统的 “原地踏步” 更让车迷寒心。新车继续搭载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 91kW,与十年前第三代飞度(GK5)的参数相差无几。要知道,飞度的 “超跑” 名号本就源于其强劲的发动机性能,当年搭载的高转 1.5L 机型是改装圈的宠儿,“飞度不改,不如推下海” 的口号曾响彻街头。但国六排放实施后,本田为控制成本放弃升级该发动机,虽如今仍用 1.5L 机型,却已失去当年的动力精髓,改装价值大幅缩水。
销量的断崖式下跌,是产品力滞后与市场变革的双重结果。2021 年还以 9.6 万辆年销稳居 A0 级燃油车榜首的飞度,2024 年销量骤降至 14742 辆,同比暴跌 74.0%;2025 年更是一路俯冲,从 3 月的 590 辆跌至 8 月的 23 辆,上演 “自由落体”。支撑其辉煌的四大法宝 —— 皮实耐用、油耗经济、空间灵活、改装潜力,在电动车面前已全面失效。
改装文化的式微是飞度失宠的重要诱因。在燃油车黄金时代,飞度凭借低成本高回报的改装属性俘获年轻人,从绞牙避震到尾翼包围,广东街头随处可见个性化改装案例。但国六排放限制收紧后,发动机改装空间被极大压缩,曾经的改装圣地如今门可罗雀。更关键的是,本田对飞度的成本控制导致配置长期简陋,连基础的中控大屏都成奢望,而年轻人早已转向能提供智能交互体验的电动车。
自主品牌电动车的围剿,则给了飞度致命一击。2025 年小型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 65%,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吉利星愿等车型构建起全方位优势。这些对手价格与飞度重叠(6-10 万区间),却能提供 300km 以上续航、快充功能和智能驾驶辅助。以 2025 款钇为 3 为例,其 505km 续航、540° 盲区影像和 30 分钟快充,精准戳中城市代步与周末出行需求,而飞度 8 万以上的起售价叠加购置税后,总价已直逼 A 级新能源车。
飞度的固执还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迟钝反应。当碳酸锂价格从 46 万元 / 吨跌至 7.5 万元 / 吨,电动车成本大幅下降时,飞度受发动机生产线限制,降价空间被死死压缩。消费者用相同预算能获得更大空间、更低使用成本和更智能的体验,自然对 “油改油” 的飞度失去兴趣。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飞度的定价策略正在亲手埋葬自己,若不能放下燃油时代的荣光,月销 23 辆的惨状将成为常态。
回望 2004 年登陆中国市场以来的历程,飞度的兴衰堪称燃油车时代的缩影。它曾凭借技术优势在小型车市场占据 28% 份额,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代名词;如今却在电动化浪潮中沦为 “时代弃子”。全新飞度被嘲 “老头乐”,本质上是消费者对 “守旧产品” 的集体否定 —— 当市场早已进入 “品质体验” 时代,飞度仍停留在 “基础代步” 思维。
目前,本田虽有消息称将推出飞度混动版本,搭载 e:HEV 1.5 升油电系统,但这显然跟不上纯电化的主流节奏。业内普遍认为,飞度的救赎之路唯有彻底电动化转型,若能借鉴竞品的智能配置与空间设计,结合本田的品牌积淀,未必没有翻盘可能。但从当前的产品策略看,这份希望仍十分渺茫。
从 “平民超跑” 到 “老头乐” 的调侃,从月销万辆到单月 23 辆的暴跌,飞度的没落写下了汽车产业更迭的残酷寓言。它警示所有传统车企:时代抛弃你的时候,真的不会打一声招呼。当电动化从选择题变为生存题,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 “飞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