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宾利首席执行官的公开表态打破了行业沉寂:原定 2035 年全面淘汰燃油机的 “Beyond100 战略” 迎来重大调整,添越、欧陆 GT、飞驰三大核心车型的纯燃油继任者将重返产品线。这一决策标志着这个百年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赛道上踩下了刹车,而导火索可追溯至大众集团内部的连锁反应。

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宾利与保时捷、奥迪的技术绑定远超外界想象。三者共享 MLB-EVO 燃油平台与 PPE 电动平台,宾利飞驰的 V8 发动机源自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添越的底盘悬挂系统与奥迪 SQ7 同源。当保时捷宣布投入 31 亿欧元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取消纯电旗舰 “K1” 计划,奥迪同步放弃 2033 年全电目标时,宾利的技术供应链已不支持独立推进全电战略。“我们无法在集团技术共享体系中独善其身。” 宾利 CEO 的坦诚,揭开了豪华品牌战略调整的底层逻辑。
需求悖论:政策热与市场冷的豪华车困局
宾利的战略转向,本质是对 “政策驱动” 与 “市场真实需求” 错位的妥协。从政策端看,欧盟《欧洲气候法》明确 2035 年禁售燃油车,《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更是以资金扶持倒逼企业电动化。但终端市场的反馈却截然相反:2025 年上半年欧洲豪华纯电市场 50 万元以上价位段销量同比下滑 17%,奔驰纯电 G 级在欧洲上市 8 个月仅售 1450 辆,而燃油版同期销量达 9700 辆,差距近 7 倍。
这种反差在宾利核心市场更为显著。北美地区 2025 年前 7 个月新能源渗透率仅 10%,销量前十车型中仅特斯拉 Model Y 一款电动车型,福特 F-150 等燃油皮卡占据绝对主导。中东市场则因充电设施匮乏与燃油文化积淀,对大排量燃油车的偏好有增无减。宾利内部数据显示,其全球客户中仍有 62% 明确表示 “短期内不会考虑纯电车”,核心诉求集中在三点:续航焦虑(低温环境下纯电车型续航衰减达 30%)、保值率担忧(3 年车龄的豪华纯电车残值率比燃油车低 40%)、场景适配性不足(越野场景中纯电车型可靠性存疑)。
“当政策时间表跑在市场接受度前面,企业必须在合规与生存间找平衡。” 汽车行业分析师马克・施奈德的评价,点出了宾利的两难:若坚持全电战略,可能失去近三分之二的核心客户;若完全放弃电动化,则将面临政策合规风险。此次推出燃油新车并承诺 “2026 年起每年一款电动 / 插混车型”,正是这种平衡的产物。
产业博弈:中欧竞争与技术瓶颈的双重挤压
更深层的压力,来自全球电动化产业链的格局变迁。在 2025 年慕尼黑车展上,116 家中国参展企业带来从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宁德时代首发的 NP3.0 电池平台推出 “神行 Pro” 磷酸铁锂电池,实现 12 分钟补能 478 公里、12 年 100 万公里寿命的性能突破。反观欧洲车企,不仅缺乏完整的电池产业链,充电设施也呈现 “三国杀” 格局 —— 德国、法国、荷兰集中了全欧 60% 的充电桩,中东欧地区平均每 100 公里仅 0.3 个充电桩。
技术代差正在改写市场规则。宁德时代凭借接近 50% 的欧洲市场份额,已与 90% 的欧洲车企建立合作,其匈牙利工厂可就近为宝马、宾利等企业供货,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而欧洲车企押注的固态电池仍面临量产难题:当前成本高达 200 美元 /kWh,是液态电池的 3 倍,固 – 固界面接触等技术瓶颈尚未突破,最快也要 2027 年才能小规模量产。这种 “代差” 直接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上:宾利计划推出的首款电动城市 SUV,在续航、充电速度等核心指标上,已落后于中国品牌同级别车型。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内部的技术路线之争加剧了决策难度。保时捷坚持投入内燃机技术,源于其 911 车型的燃油版仍贡献 40% 的利润;奥迪则更倾向插混过渡,认为这更符合欧洲家庭用户需求。宾利夹在中间,最终选择 “燃油保基本盘,电动抓增量市场” 的双线策略,既是对集团内部妥协,也是应对外部竞争的无奈之举。
行业启示:豪华车电动化的 “慢逻辑”
宾利的战略调整,为全球豪华车电动化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与普通家用车 “政策驱动 + 成本导向” 的电动化路径不同,豪华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溢价、驾驶体验与客户忠诚度,这决定了其电动化必须遵循 “客户需求优先” 的慢逻辑。
从短期看,燃油车仍将是豪华品牌的 “利润压舱石”。保时捷的数据显示,燃油车型的毛利率达 28%,远超纯电车型的 12%。宾利此次推出的燃油继任车型,预计将搭载升级后的 4.0T V8 发动机,通过混动技术降低排放以满足法规要求,同时保留标志性的排气声浪与驾驶质感。这种 “减排不淘汰” 的思路,可能成为更多豪华品牌的选择。
长期来看,电动化仍是必然趋势,但技术突破将成为关键变量。宾利押注的固态电池若能在 2030 年前实现商业化,其能量密度(500-1000Wh/kg)与充电速度(10 分钟充满 80%)将彻底解决当前痛点。而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可能成为捷径 —— 宁德时代已为宾利首款电动 SUV 定制电池方案,通过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降低车身重量,提升续航表现。
“豪华车的电动化,从来不是简单的‘油改电’,而是用新技术重新定义豪华。” 宾利 CEO 的这句话,或许揭示了最终方向:当固态电池、智能座舱等技术成熟到能创造超越燃油车的体验时,市场自然会完成向电动化的跃迁。在此之前,像宾利这样的 “放缓”,或许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