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OPPO Find 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在 iPhone 17 发布当晚高调宣称 “只做最强,不做平替” 时,这家曾因 “厂妹机” 标签占据下沉市场半壁江山的手机厂商,正站在品牌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2024 至 2025 年的市场数据显示,OPPO 国内份额在 14.6% 至 16% 之间波动,高端市场仍未进入全球前五,昔日依赖的线下渠道与营销优势逐渐褪色。在消费升级与行业内卷的双重挤压下,即将于 10 月 16 日亮相的 Find X9 成为破局关键,而支撑其前行的,是 OPPO 精心布局的四张核心底牌。

王牌旗舰:Find X9 的 “全面无死角” 突围术
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始终由旗舰产品定义,Find X9 被寄予 “接棒增长、重塑认知” 的厚望,其底气来自硬件革新与生态适配的双重突破。OPPO 为这款机型堆砌了近乎顶级的配置:钛色冷雕工艺机身搭配比 iPhone 17 更窄的物理四等边直屏,视觉质感直接对标高端旗舰;影像系统搭载与索尼联合研发的 LYT-828 传感器,配合升级的丹霞色彩还原镜头与第五代哈苏影像套装,试图在色彩还原与视频拍摄上实现 “画质革命”。
续航能力的跨越式升级成为另一大亮点。Find X9 标准版 7025mAh、Pro 版 7500mAh 的电池容量,远超 iPhone 17 系列,直接击中高端用户对长续航的核心诉求。更具战略意义的是 ColorOS 16 系统的生态打通 —— 支持与 AirPods 4 等苹果设备深度联动,实现弹窗、电量显示、降噪模式同步等功能,精准降低 iPhone 用户的换机成本。
这一系列配置背后,是 OPPO 对高端市场需求的精准研判。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8000 元以上顶级机型销量占比达 12.1%,消费者愿为突破性技术买单。Find X8 系列首销季度 66% 的同比增长证明,只要产品力到位,OPPO 完全能撬动高端市场。但风险同样存在:科技分析师孙永杰指出,哈苏合作的品牌光环需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成像优势,否则难以突破 “参数堆砌” 的质疑。
折叠屏侧翼:差异化赛道的存在感构建
在直板机市场竞争白热化之际,折叠屏成为 OPPO 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抓手。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华为以 75% 的份额垄断国内折叠屏市场,但 OPPO 凭借 Find N5 的精准定位,仍以 6.1% 的份额稳居第三。这款被称为 “全球最薄折叠旗舰” 的产品,将轻薄化作为核心差异点,在发布会上用大量篇幅解读屏幕变薄的技术细节,成功在同质化竞争中建立记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折叠屏与 AI 技术的融合创新。Find N5 接入 DeepSeek R1 满血版大模型,通过本地化部署实现 AI 意图搜索、智能办公助手等功能,试图将折叠屏的形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这一策略契合了高端市场的新趋势 ——2025 年具备生成式 AI 能力的高端设备占比已超 80%,AI 影像、端侧大模型成为溢价新三角。
折叠屏的战略价值不仅在于销量贡献,更在于品牌形象拉升。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折叠屏的持续投入能有效消解 “厂妹机” 的低端认知,向市场传递 OPPO 的技术研发实力。IDC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市场同比增长 12.6%,这一增量市场为 OPPO 提供了绕开传统竞争、实现高端渗透的绝佳窗口。
子品牌杠杆:一加的年轻化与增长韧性
如果说 Find 系列主攻高端商务与影像市场,一加则成为 OPPO 抢占年轻用户与游戏赛道的 “尖刀部队”。2025 年上半年,一加全渠道销量同比增长 31%,增幅位列行业首位,成为 OPPO 产品矩阵中最强劲的增长引擎。这一成绩源于其清晰的差异化定位:聚焦游戏性能与年轻化设计,通过高刷新率屏幕、专属散热系统等配置,精准俘获 Z 世代用户。
一加的成功为 OPPO 构建了 “高端 + 年轻” 的双品牌矩阵。在消费分层明显的市场中,4000-6000 元价位段占比 16.2%,而年轻群体正是这一区间的核心消费者。一加的增长不仅填补了 OPPO 在年轻高端市场的空白,更通过 “技术下放” 反哺主品牌 —— 其在游戏优化、系统流畅度上的积累,已逐步应用于 Find 系列的体验升级中。
这种协同效应在高端化进程中至关重要。凯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用户白皮书》显示,39% 的高端用户同时持有国产与外资品牌手机,多元化需求显著。一加与 Find 系列的互补,让 OPPO 能覆盖更广泛的高端场景,形成 “多点开花” 的竞争态势。
AI 生态:底层技术的长期主义布局
在自研芯片业务终止后,AI 成为 OPPO 构建技术壁垒的核心方向。从 2024 年开发者大会提出 “AI 更近一步”,到 2025 年 Find 系列与折叠屏产品全面搭载 AI 功能,OPPO 的生态布局已初见成效。其 AI 战略呈现 “场景化 + 开放化” 特征:在影像领域,通过 AI 算法优化夜景与人像拍摄;在生产力场景,实现文档扫描、实时翻译等智能交互;在生态层面,基于 ColorOS 系统打通手机、平板、手表等多设备协同。
OPPO 中国区前总裁刘波曾明确表示,将围绕 AI 在电池、堆叠、功耗等领域进行底层探索,并深化机器人技术研发,试图构建 “手机 + AI + 机器人” 的未来生态。这一布局切中了行业发展的核心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AI 与机器人技术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与智能终端生态的融合成为企业竞争的分水岭。
尽管目前 OPPO 的 AI 能力仍需产品验证,但长期来看,这是对标苹果的必由之路。苹果的高端优势不仅在于硬件,更源于芯片、算法与系统的深度协同。OPPO 若能在端侧大模型部署、跨设备生态联动上形成突破,将有望摆脱 “技术追随者” 的标签,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破局关键:人事调整与品牌认知的双重考验
四张底牌的落地效果,最终取决于执行层面的效率与品牌心智的重塑。2025 年 6 月的人事变动成为重要信号:产品体系出身的段要辉接任中国区总裁,原 Reno 系列 GTM 部长汤杰接管线下销售,标志着 OPPO 转向 “产品驱动 + 聚焦高端” 的务实策略。段要辉贯穿功能机至智能机时代的履历,使其既能把握技术趋势,又能平衡线下渠道的转型需求 —— 毕竟 OPPO 的线下网络曾是其崛起的根基,如今仍需在高端化中发挥作用。
但最大的挑战仍在于品牌认知的扭转。尽管 “厂妹机” 标签已逐渐淡化,但 2025 年上半年全球高端市场数据显示,苹果仍以 62% 的份额主导,OPPO 尚未进入前五。消费者对 “OPPO = 拍照手机” 的浅层认知,与苹果 “生态闭环”、华为 “技术自主” 的深度心智形成鲜明对比。Find X9 的市场表现将成为认知转折点:若能实现销量与口碑双丰收,将印证 OPPO 的高端化逻辑;若表现平平,则可能陷入 “高端不认可、中端被挤压” 的尴尬境地。
高端化是场 “持久战”
从 “厂妹机” 到 “对标苹果”,OPPO 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手机品牌的成长阵痛。Find X9 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这场持久战的关键一役。其手中的四张底牌各有侧重:Find 系列是尖刀,折叠屏是侧翼,一加是奇兵,AI 是根基。但能否真正破局,不仅取决于产品参数的胜负,更在于技术积累的厚度、生态构建的速度与品牌心智的深度。
2025 年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守擂,华为、小米猛攻,OPPO 的突围之战注定艰难。但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空间、AI 技术催生的创新机遇,仍为其留下了破局可能。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高端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神话,而是技术、产品与品牌的长期共振。” 对于 OPPO 而言,每一张底牌的精心打磨,都是向 “ophone” 梦想迈出的坚实一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