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园林女王” 到 “失信被执行人”,何巧女的商业人生曾经历过天翻地覆的转折。而碧峰峡景区 60% 股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从 3480 万的交易对价飙升至 4.06 亿,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资本运作,不仅揭开了她债务危机下的资产转移疑云,更暴露了一场精心设计的 “资本游戏”。
回溯这场风波的起点,东方园林的兴衰是绕不开的背景。2009 年,东方园林登陆深交所,凭借承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标志性项目,迅速坐稳 “中国园林第一股” 的宝座。2014 年国家推行 PPP 政策后,东方园林为抢占市场疯狂签下超千亿订单,高杠杆的运作模式却为日后的危机埋下隐患。2018 年,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东方园林总负债高达 282 亿元,何巧女本人也深陷官司泥潭,从万众瞩目的 “中国女首富” 沦为人人熟知的 “老赖”。
但债务危机的阴影并未阻止资本运作的脚步。早在 2016 年 2 月,由何巧女夫妇实际控制的东方园林产业集团(简称 “东园产业”),就以 3480 万元拿下了雅安祥源碧峰峡旅游有限公司(简称 “碧峰峡公司”)60% 的股权。彼时,碧峰峡作为 “天府之肺” 的 5A 级景区,曾计划被注入上市公司 “ST 东园”,却因估值分歧未能成行。谁也没想到,这笔看似普通的股权收购,会在多年后成为何巧女 “盘活” 资产的关键棋子。
2022 年 4 月,一家名为 “无锡游目骋怀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简称 “无锡游目”)的企业悄然成立。两个月后,这家成立仅 60 天、注册资本 3000 万且实缴为 0 的公司,竟从东园产业手中接过了碧峰峡 60% 的股权。更令人疑惑的是,这场交易全程 “隐秘”—— 工商档案中没有交易协议、没有股东决议,也未披露交易价格。若按照碧峰峡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推算,此次交易对价仍为 3480 万元,意味着时隔 6 年,这笔股权的溢价为 0。
要知道,当时的东园产业早已债务缠身。2021 年 4 月,东园产业因与何巧女、唐凯共同涉及东兴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被法院判决承担连带责任,执行标的高达 3.78 亿元;2022 年 10 月,又因未履行对湖北道勤公司的给付义务,再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 236 万元。根据《民法典》第 539 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若发生在执行程序中,还可能构成《刑法》第 313 条的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自身深陷债务纠纷、面临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东园产业却以 “零溢价” 转让优质景区股权,这一反常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存在利益输送。
一年后的 2023 年 8 月,上市公司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祥源文旅”)的一则公告,将这场资本迷局推向高潮。公告显示,祥源文旅拟以 5.3 亿元收购碧峰峡公司 80% 股权,其中从无锡游目手中收购 60% 股权的对价高达 4.06 亿元。这意味着,无锡游目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通过这笔股权交易净赚超 3.7 亿元。
一家成立仅两个月、无实际经营、无行业经验、实缴资本为 0 的 “三无公司”,为何能精准选中碧峰峡这一优质资产,又能在一年后以 10 倍高价转手给上市公司?答案或许藏在无锡游目的股权结构背后。天眼查数据显示,无锡游目的一二级股东分别为无锡天青气朗文化有限公司、无锡一蓑烟雨文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无锡竹杖芒鞋文化有限公司,而这三层股权结构的实际控制人,是三位来自浙江金华武义县的彭姓人士 —— 彭彩英、彭彩珍、彭春来。巧合的是,何巧女的籍贯同样是武义县。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彭姓股东控制的其余 17 家公司,在法人、股东、预留邮箱和电话等关键信息上,与何巧女家族成员、东方园林前高管高度重合。例如,多家公司的法人为何巧女亲属,企业预留的联系方式也多次出现在何巧女及其控制的公司体系中。种种关联线索表明,无锡游目并非独立的市场主体,更像是为承接碧峰峡股权而专门设立的 “空壳公司”,其背后真正的操控者,极有可能就是何巧女及其关联方。
而祥源文旅愿意为这笔股权 “高价买单”,也与自身的战略转型密切相关。2021 年起,祥源文旅启动战略调整,明确聚焦文旅主业;2022 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齐云山、凤凰古城等景区资产后正式更名;2023 年,公司进一步加快休闲度假布局,计划拓展川渝市场,碧峰峡的 5A 级景区资质、稀缺的熊猫 IP 资源以及经营权排他性,恰好契合了祥源文旅的战略需求。根据祥源文旅披露的评估报告,碧峰峡账面价值仅 7901 万元,评估值却高达 6.2 亿元,增值率达 684.76%,其给出的增值理由包括旅游行业复苏、资源稀缺性等。
但这场交易的疑点并未就此消散。有消息称,多名何巧女旧部以策划顾问身份参与了此次收购,并在交易促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不禁让人质疑,祥源文旅高价收购碧峰峡股权,是否真的完全基于市场价值判断,还是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利益关联?
更值得关注的是,无锡游目在完成股权交易后便迅速注销,其三层股东公司也在短短几个月内相继注销,仿佛从未在市场上存在过。而这笔高达 4.06 亿元的股权转让款最终流向何方,至今仍是一个谜。据知情人士透露,无锡游目 2023 年全年纳税仅 40 万元左右,与 4 亿元股权交易所得应缴纳的税款(估算值 1800 万 —7200 万元)相差悬殊,这其中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资金转移等问题,亟待监管部门调查。
更巧合的是,无锡游目的清算组成员之一敬桢益,疑似何巧女的侄女婿,且在公司注销前一直担任高管职务。这一身份关联,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资金流向何巧女关联方的猜测。
就在无锡游目转让碧峰峡股权两个月后,2023 年 10 月,何巧女的又一家关联公司 —— 武义盛景英石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3000 万元,公司法人及管理层均为何巧女的亲属和老部下。该公司曾公开宣称,计划投资 10 亿元建设年产 40000 吨高纯石英砂项目。据接近何巧女的人士透露,近年来,何巧女在与合作方洽谈、人才招聘及朋友圈互动中,多次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 “有了钱”,要用于 “振兴事业”“实现翻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兴证券、湖北道勤等债权人对东园产业的 3.8 亿元债权,因碧峰峡股权被低价转让等事宜陷入执行僵局,至今未能获得清偿。昔日 “女首富” 通过一系列资本腾挪,将优质资产变现,却让债权人独自承担损失,这无疑是对市场规则和法治精神的挑战。
从东方园林债务危机爆发,到卸任董事长,再到通过空壳公司转手碧峰峡股权,何巧女虽退居幕后,却从未真正离开资本舞台。这场围绕碧峰峡展开的股权腾挪,看似是一场普通的商业交易,实则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 “金蝉脱壳” 之计。随着无锡游目及其关联公司的注销,许多关键证据或已被销毁,但债权人的损失、市场的质疑,仍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监管部门是否会介入调查?4 亿元股权转让款究竟流向何处?何巧女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公平与透明。如今,何巧女的 “翻盘计划” 已悄然启动,但这场资本游戏的最终结局,或许还远未到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