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的武汉,秋意渐浓,而江汉区小南湖的一汪碧水却因一场 “意外发现” 沸腾起来。湖泊管理人员在例行巡湖时,目光被水中一团团灵动的白色身影吸引 —— 它们形似微缩的透明小伞,在清澈的湖水中一张一合,悠然游动,粗略计数竟有上千只。这一奇特景象的出现,不仅让在场工作人员惊叹不已,更迅速牵动了水务部门、科研专家与环保志愿者的心弦,一场围绕 “水中活化石” 的探寻之旅就此展开。

发现当日,管理人员便用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画面。消息很快传到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康玉辉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陈非洲研究员。次日,康玉辉博士率先抵达小南湖现场,小心翼翼地采集水样与生物样本;陈非洲研究员也专程从南京赶赴武汉,带走样本进行更精准的鉴定分析。经过紧张的研究,9 月 25 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正式出具鉴定报告,确认这群神秘的 “水中精灵” 正是索氏桃花水母 —— 一种比恐龙还要古老 2.2 亿年的珍稀生物。
桃花水母,这个名字自带诗意,而它的 “身世” 更充满传奇色彩。作为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它诞生于 5.5 亿年前的地球,彼时恐龙尚未出现,见证了地球亿万年的沧桑变迁。如今,它是全球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类群,在生物进化研究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被科学家们誉为 “水生生物的活化石”。更特别的是,桃花水母的生命十分短暂,最长存活时间仅 1 至 2 个月,如同昙花一现,再加上其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数量稀少,因此也获得了 “水中大熊猫” 的美誉,成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 “珍稀贵客”。
全球范围内,迄今已发现的桃花水母共有 11 种,除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索氏桃花水母外,还有伊势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嘉定桃花水母、秭归桃花水母、宜昌桃花水母等。它们虽形态相似,却在分布区域与生活习性上略有差异。从食性来看,桃花水母并不 “挑食”,剑水蚤、小线虫等浮游动物,以及小蝌蚪、小鱼苗,都是它们的 “盘中餐”。但要让这些 “娇气” 的生物顺利 “开花”(即成年个体出现),却并非易事。专家研究发现,相对静态的水体、25℃~32℃的适宜水温、pH 值约 6.4 的酸碱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任何一项不达标,都可能让桃花水母 “隐匿踪迹”。
此次小南湖出现千只桃花水母,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的珍稀,更因为这是武汉中心城区湖泊近 20 年来首次公开记录到该物种。回溯过往,武汉在近 6 年里,仅在江夏梁子湖、黄陂木兰山池塘、东西湖湿地花田等郊区或偏远水域偶有桃花水母的身影,中心城区湖泊能迎来这样一群 “稀客”,实属罕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武汉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武汉作为 “百湖之市”,湖泊生态保护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小南湖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湖泊之一,曾面临过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为改善湖泊环境,当地政府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清淤疏浚减少底泥污染,种植水生植物构建 “水下森林”,加强周边污染源管控…… 经过多年努力,小南湖的水质逐渐提升,水体透明度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丰富,正是这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桃花水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那么,这些桃花水母为何会突然 “现身” 小南湖?专家们经过分析,给出了合理推测。从来源来看,此次桃花水母的出现具有一定偶然性,很可能是小南湖在引种水草时,无意中将水母的水螅体或休眠体带入湖中。桃花水母的生命周期较为特殊,分为水螅体和水母体两个阶段,水螅体阶段体型微小,可附着在水生植物、石块等物体上,不易被察觉,且能在环境不适宜时进入休眠状态,等待适宜时机再发育成水母体。而小南湖恰好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水下森林茂密,部分区域光线较暗,避免了强光对其生长的影响;水体流动性弱,符合其对静态环境的需求;近期武汉的水温也稳定在 25℃~32℃之间,加上适宜的酸碱度,让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水螅体或休眠体 “苏醒”,顺利发育成水母体,才有了如今千只水母游弋湖中的壮观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桃花水母的出现规律至今仍是个 “谜”。专家介绍,除了湖北秭归的桃花水母因生态环境稳定,年年都能观测到外,其他地区的桃花水母出现往往十分 “随机”,目前尚未总结出明确的规律。这也让每一次桃花水母的现身都显得尤为珍贵,为科研人员研究其生态习性与生存需求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对于公众关心的 “是否需要刻意保护或控制桃花水母数量” 的问题,一位长期从事桃花水母研究的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桃花水母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着自身的生存法则,人们不必刻意保护,过度干预反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同时,桃花水母的繁殖力不强,对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有限,也无需刻意控制其数量,只需保持自然状态,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即可。
武汉小南湖千只桃花水母的出现,不仅是一场难得的自然奇观,更是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见证。5.5 亿年的 “活化石” 与现代化都市的相遇,向我们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类与自然就能和谐共生,城市也能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焕发出更持久的活力。未来,随着武汉生态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或许会有更多珍稀生物 “现身” 城市之中,为这座 “百湖之市” 增添更多生机与惊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