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投下重磅炸弹。这家由福建 80 后彭斌创办的企业,历经十八年沉浮,不仅在 2024 年以 10.7% 的市占率跻身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第二,更以 17.1% 的份额稳居全球农业无人飞机市场亚军宝座。从新疆棉田的简易试验装置到服务全球 6 亿亩农田的智能装备体系,极飞科技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农业从 “靠天吃饭” 向 “智慧耕种” 转型的生动缩影。
命运拐点:从航模极客到 “农田创客”
1982 年出生于福建三明的彭斌,自小就对飞行与机械有着近乎执拗的热爱。这种热爱在他成为程序员后并未消散 —— 连续三年斩获微软 MVP 奖项、担任微软(广州)NET 俱乐部主席的技术专家身份背后,是从未熄灭的 “升空” 执念。2007 年,彭斌集结一群航天爱好者创办 XAIRCRAFT,最初只是生产航模卖给发烧友,彼时的他尚未找到技术落地的清晰方向。
接下来的六年,彭斌带领团队在商用无人机领域四处探索:与顺丰合作完成 5 万多架次物流无人机试飞,却发现 “改变物流行业的是大数据和分拣机器人”;尝试科考、巡检等多个领域,却在大疆主导的消费级无人机浪潮中逐渐迷失。2013 年,2000 万美元融资即将耗尽,团队站在了解散的边缘。
转机出现在一次新疆之旅。在广袤的棉田里,彭斌亲眼目睹农户背着沉重药箱喷洒农药的艰辛 —— 人工一天仅能作业 30 亩,且农药中毒风险极高,而城镇化带来的劳动力流失正让这一困境雪上加霜。”无人机能不能帮农民干活?” 这个念头让他眼前一亮。就地取材用可乐瓶、泡沫盒改造的简易飞行器完成首次试验时,彭斌敏锐意识到:中国 20 亿亩耕地背后,是万亿级的农业服务市场,而这正是极飞避开同质化竞争的绝佳赛道。
这次顿悟彻底改写了企业命运。彭斌叫停所有非农业业务,提出 “为行业找技术,而非为技术找行业” 的核心理念,将研发室直接搬到新疆农田。工程师们挽起裤脚下地,在土壤湿度与作物长势中打磨产品,只为做出 “能解决真问题” 的农业装备。2014 年,XAIRCRAFT 正式更名为 “极飞科技”,一个专注农业科技的品牌就此诞生。
市场破冰:用实测数据打动 “老把式”
极飞科技的农业转型之路起初布满荆棘。当工程师们带着初代植保无人机走进农田时,农户们看着这个 “像路由器的小东西” 满脸怀疑,甚至有人误以为是传销骗局。彭斌没有急于辩解,而是想出了最朴素的推广方式:组建 “植保服务队”,免费为农户作业。
数据很快打破了质疑。人工一天喷 30 亩地的工作量,极飞无人机能完成 300 亩,且农药使用率提升近 50%。2015 年,极飞科技发布首款植保无人机,同步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植保服务团队;2016 年推出的 P 系列无人机,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离心雾化技术,彻底解决了药液浪费难题;2018 年,P30 植保无人机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市场占有率一举突破 50%。
技术迭代从未停歇。如今的极飞产品矩阵已形成四大核心板块:作为收入支柱的农业无人飞机,占比从 2022 年的 78.6% 攀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89%,其搭载的 RTK 定位技术能实现厘米级精准飞行,智能离心雾化喷头可节水 90%、省药 30%;农业无人车专注果园、温室等地面场景作业;农机自驾仪为传统农机装上 “智慧大脑”;智能农场物联产品则构建起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控网络。在亚洲水稻产区,1000 亩农田的喷洒作业从 10-20 人 5-10 天,缩减至 1-2 人 1-2 天,还能提升 5-10% 的产出。
全球突围:中国智造的田间远征
极飞科技的崛起,恰逢全球农业机器人产业爆发期。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 2024 年的 128 亿元跃升至 2025 年的 200 亿元级别,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3.2% 提升至 2024 年的 15.7%。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更让行业加速前行:中央财政安排 45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研发,31 个省份出台最高 40% 的设备补贴,2024 年全行业融资额达 47 亿元。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极飞科技加速全球化布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消费电子与新能源产业链,极飞产品在复杂地形考验中形成的性价比优势,成为征服全球市场的利器。在美国,其无人机解决了传统固定翼喷洒飞机飞行员老龄化的困境,以操作门槛低、安全性高的特点迅速打开市场;在巴西,相比百万元级别的地面撒药车,极飞无人机不仅购置成本更低,更能突破地形限制,提升 20-30% 的农药利用率。
海外市场已成为极飞的增长引擎:2022 年至 2024 年,海外收入从 1.46 亿元增至 3.7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59.4%。截至 2025 年 6 月,其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全球近 60 个国家和地区,服务 872 万农户,将 “中国智造” 的印记刻在了全球 42 个国家的田间地头。财务数据印证着成长:2024 年营收达 10.66 亿元,较上年激增 73.4%,并实现 7040 万元净利润,成功扭转此前两年的亏损局面。
行业变局:农业机器人的三大新需求
极飞科技的上市冲刺,折射出 2025 年农业机器人市场的深刻变革。随着技术成熟与需求升级,行业正从单一工具供给转向智慧生态构建,三大新需求尤为突出。
劳动力危机催生的刚需化需求首当其冲。招股书预测,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将从 2024 年的 1.4 亿锐减至 2050 年的 3000 万,降幅近 80%;经合组织国家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严峻。这使得农业机器人从 “锦上添花” 的可选装备,变成保障粮食安全的 “刚需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所言:”未来的农田将没有农机手,只有 ‘ 农业大脑 ‘ 统筹机器人集群作业”。
技术融合驱动的生态化需求正在崛起。市场已不再满足于单一设备的自动化,而是呼唤互联互通的智慧农场体系。极飞科技正顺应这一趋势,打造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当巡田无人机通过 AI 图像识别发现病虫害,系统可自动调度喷洒无人机精准作业,智能灌溉系统同步调整水量。这种 “机器人协同作战” 模式,在成都试点农田已实现虫害减产下降 12% 的成效,印证了技术融合的巨大价值。
场景延伸带来的平台化需求潜力巨大。农业机器人正从 “种、管、收” 核心环节,向全流程渗透甚至跨界应用。极飞的 “睿运系统” 让无人机承担农产品短途运输,R 系列无人车更跨界用于广东蚊媒消杀;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苹果采摘机器人一小时可采摘 1600 个果实,”温室小蜜蜂” 授粉机器人座果率超 98%,展现出 “一机多用” 的广阔前景。
机遇与挑战:上市后的破局之道
尽管成绩斐然,极飞科技的上市之路仍需直面多重挑战。招股书显示,公司存在明显的产品结构集中风险 —— 农业无人飞机收入占比高达 89%,一旦市场需求波动将直接影响业绩。3.1 亿元应收账款占 2025 年上半年营收的 42%,若经销商回款放缓,可能重现流动负债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研发费用从 2022 年的 1.59 亿元有所下降,而行业技术迭代周期正不断缩短。
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样不容忽视。2024 年美洲市场占总营收的 35%,但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利润率骤降 10 个百分点以上;累计申报 4100 件专利的同时,也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的潜在风险。这些挑战都需要极飞在上市后通过多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逐一破解。
从新疆棉田的简易装置到港股 IPO 的冲刺者,彭斌和极飞科技的故事尚未完结。随着《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 (2024—2028 年)》提出 2028 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 32% 以上的目标,中信证券预测 2030 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在这场农业科技革命中,极飞科技能否持续领跑,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决定着中国在全球智慧农业领域的话语权。正如彭斌所言:”农业的未来不在实验室里,而在每一寸需要耕耘的土地上”。
发表回复